-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比较分析
中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研发支出在企业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进而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文章主要针对中美两国对于研发支出的不同会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会计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 研发支出; 资本化; 费用化
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回答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说:“我以为有两个数字比GDP更为重要,一是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是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这两条就决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量,这才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可见,研发与创新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在会计界一直是讨论的热点。研发活动从广义上来讲是一种投资行为,但较一般的投资活动具有更大的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若开发成功,设计出了新的产品,形成了新的技术,则构成企业的一项自创无形资产;若开发失败则研发支出成为企业的一项沉没成本,因而增加了研发支出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上的困难。目前,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美国的全部费用化方法,二是国际会计准则所主张的有条件资本化方法,我国基本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主张,亦采用有条件资本化方法。以下针对两种方法略作比较并加以探讨。
一、美国:全部费用化
美国早在1974年就专门制定了针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准则,即《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研究与开发成本的会计处理》(SFAS 2),该准则要求对所有研发支出采用费用化处理。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业的兴起,考虑到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特点,又补充制定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 86号――对出售、租赁或以其他方式上市的计算机软件成本的会计处理》(SFAS 86)。该准则采用了部分资本化的方法,把计算机软件的研发成本分为两个部分:确定产品技术可行性之前的成本――费用化处理;确定产品技术可行性之后且软件被广泛使用之前的成本――资本化处理。
美国对研发支出多年来一直采取费用化的处理方法,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与开发活动最终成功与否很难预测,且其未来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不具备资产的特征,从避免企业风险角度考虑,将其费用化则符合稳健性原则。
这种方法在美国受到许多企业的欢迎,因为这种方法将研发支出直接计入费用,减少了当期利润,减轻了企业当期的税负,有利于促进企业开展更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此外,这种费用化处理模式只影响当期损益,对以后各期的业务及损益无须进行调整,核算简单,便于会计人员的操作,同时又杜绝了人为操控利润的可能。
二、中国:有条件资本化
我国迄今还没有针对研发支出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2001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当时借鉴了美国的做法,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由于予以资本化的只是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通常这笔费用相对于研发活动的总支出微不足道,因此这一规定的实质等同于美国的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
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难以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因为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还比较弱,采用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降低了企业的当期利润,这是许多企业经营者所不愿意看到的,尤其是国有企业经营者,他们最为关注的是自己的经营业绩和管理者地位。因此,这种处理方法不利于促进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
2003年我国开始了第二轮大范围的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制定,其主要宗旨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并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无形资产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将研发支出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为此将企业内部研发活动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同时满足五项条件(此处略),可资本化为无形资产。
将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做法,从理论上说显然要比全部费用化更为科学,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但问题是这一方法在实务中的可操作性要比全部费用化差得多,其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地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以及开发阶段允许资本化的五项条件主观性较多,在实务操作中难以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这就为人为操控会计报表留下可乘之机。
三、比较与分析
纵观中美有关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相关准则,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可靠性与相关性孰重孰轻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否有用主要取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质量特征。相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