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包容性增长”中职能
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包容性增长”中的职能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举世瞩目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个人收入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这种经济增长本身的不均衡导致的矛盾,一直是国内外的关注焦点。自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如何成功向这种方式转变,成为了公众甚为关注的热点。由于金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而商业银行是金融主体力量,因此本文在分析“包容性增长”方式新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功能优势,进行商业银行的战略布局调整和业务策略创新,加快推动经济向“包容性增长”方式转变。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1-0016-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1.03
一、“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一)“包容性增长”的首次提出
2007年8月,着眼于国家与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国家内部的发展不平衡,亚洲开发银行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这一概念。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解释,所谓“包容性增长”,指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是更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①。
(二)“包容性增长”的深入阐释
2009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这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并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坚??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
(三)“包容性增长”的不同诠释
就目前来看,我国专家及学者对“包容性增长”的理解有不同的诠释:一种观点认为利益共享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在共享过程中所有人的机会均等,在共享的同时也需要社会成员都能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一种观点是基于对贫困人群的关注,认为包容性增长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情况改善;还有一种观点将包容性增长与就业联系在一起,提出包容性增长应当促进穷人充分就业,并使穷人的就业报酬增长速度高于富人的资本报酬增长速度①。这些诠释的研究角度各有侧重,但综合来看,它们均认同包容性增长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状态的一种描述。
二、“包容性增长”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要求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历程
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采取的是依靠高投入推动的外延型(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趋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效益开始成为经济增长过程中关注的重点,1994年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体制转轨”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放弃过去那种不计代价追求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而追求一种主要由效率和技术进步推动的内涵型(或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1]。2010年“十二五计划”期间,政府倡导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应着力从现存的以追求GDP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的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向包容性增长方式转变,以解决“十二五”强调的首要问题,即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诸种结构构成的结构难题[2]。
(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要求
相关数据显示,2002―2007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1.65%,尤其是2004―2005年这一轮增长比较明显,甚至超过10%以上,2006年和2007年更是达到了12.7%和14.2%的增长②。然而,这些显著的经济增长背后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对经济增长方式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平等的机会利用
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公,经济增长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