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机构改革思考与前瞻.docVIP

关于金融机构改革思考与前瞻.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金融机构改革思考与前瞻

关于金融机构改革的思考与前瞻   [内容摘要]本文在讨论了改革与危机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金融业进一步改革的目标及主要设想。第三部分讨论了三个金融机构改革基础性问题:(1)认为前30年的金融改革是以略滞后于经济改革为目标的,这为农村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成功争取了时间,并减轻了压力。今后的改革应略微超前于经济改革,使金融发挥引导作用。(2)认为金融业在过去30年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是承担了经济改革的巨大成本;二是过去30年的大规模建设,大多由金融业提供,为中国经济起飞打下了基础。(3)讨论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市场的规模与金融机构的数量与一个经济体的规模有关。   [关键词]金融机构改革;商业银行兼并;海外扩张;存款保险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经济改革的战略思路,从而解决了经济的长期后退问题,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宏观经济周期中,进入危机就是下一轮改革的开始,通过危机来暴露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种不得已的方式,却又是最能提醒人们关注问题的方式,成为问题获得解决的前奏。金融机构的改革,也是在不断地出现危机之后才得以采取行动的。      一、改革与危机的关系      最能体现危机与金融改革关系的事件,莫过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全球金融危机。在那场危机中,绝大多数金融机构未能幸免。危机后法律的修改颁布使美国银行体系和证券交易体系得到极大改变,奠定了美国金融业延续近70年的基本模式。现代国际金融体系一方面由于国际化进程加快,使资金交易与资金流动的量和速度都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各种金融产品创新对冲掉一些风险,使全球市场保持了相对稳定;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资金流动的趋利性,在缺乏有效制约的情况下,国际游资对某一市场的冲击容易导致全球性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教训。而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会不会演变为一场冲击全球金融体系的危机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不是,则国际金融体系将保持相对稳定,若是,则意味着全球性金融的重组,国际金融体系正在酝???一场新的改革。   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更是在困境下进行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自成体系,这种封闭和随之而来的动乱使中国经济濒临崩溃。改革势在必行。经历了多样化金融机构的构建,经历了中央银行体系的确立,经历了金融市场的兴起,经历了金融法律系统的设计,国有银行体系最终转变成了商业银行,多种金融机构参与的竞争提高了社会福利,金融市场交易的快速发展成为经济主体的有效融资场所。   1992年南方经济泡沫又一次使中国经济陷入危机。经80年代改革后的金融体系在90年代初出现了较好的市场化道路,这时,海南开放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启动器。初步市场化的金融体系成为一个脱缰的野马,大量的银行资金涌入海南以及与海南相邻的南方地区,结果,经济泡沫出现并很快破灭。政策决策者认识到,必须把银行办成商业银行,按照商业原则经营银行,于是,《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相继出台。随后几年,经济调整使得增长率不断放缓,从两位数的GDP增长降为8%左右,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根本就无法使金融机构的资金从这样的泥潭中拔出来。再加上为了解决企业改革问题,金融业不断地向改革中的企业输血,银行就更无力去解决自己的不良资产。商业原则无法得到遵守。90年代中期,海南泡沫破灭4年以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尽管中国未受这次危机的直接冲击,但是,这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使中国的金融业陷入了另一场危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以每年2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到1999年,海外研究者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已在技术上破产。   从改革开始,中国还从没有想过从技术上破产所包含的意义。我们的改革是认真的,又是严肃的。这种严肃,使我们对每一步改革都要反复地自问:它符合我们头脑中的社会主义定义吗?它符合我们头脑中的广大群众利益吗?因此,我们长时间地认为,银行的企业化经营是改革的正确道路,坚持国有商业银行是正确的道路,银行不要为自己的盈利而努力,而要为社会的稳定和企业的发展而努力等等。但是,这样的努力换来的是银行赢利能力低下,不良资产水平极高,甚至面临破产的可能。银行的破产对经济的损害与企业破产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严肃认真地改革与发展经济,难道最终却得到一个破产的银行体系?只好进一步改革,剥离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首先剥离四大国有银行1.3万亿不良资产,这大大超过了四大银行过去50年的利润总和。   中国的金融改革进入最后的阶段。所有严肃思考后应走的路都走了,应该采取的措施都采取了,但是,金融体系走向了破产边缘。股份化改革成为唯一的,又是最后的一条路。   从2003年起,通过国家注资,冲销坏账,形成国有商业银行较好的财务状况,从而获得海内外资本的青睐,四大银行中三大国有商业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