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产权、经营和利益冲突问题.docVIP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产权、经营和利益冲突问题.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产权、经营和利益冲突问题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产权、经营和利益冲突问题   摘 要:我国农村信用社“资金换机制”改革已接近尾声,产权、治理、内控和行业管理改革初见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产权、管理、资金应用的集中趋势,行业管理者倾向于组建更大的、统一法人的新机构,而且增资扩股引入的大股东也有推动信用社商业化经营的趋势。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熟之前,这种趋势不仅会加深与银行同质化经营,也会使县域、乡镇金融服务的空洞化加剧。因此,有必要从制度设计、监管角度控制农村信用社商业化的速度和步伐,保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农村发展的适应性。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产权;利益冲突   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9-0076-02      一、引言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换机制”改革试点已经接近尾声,农村信用社体系增加了行业主管部门,吸引了新的投资股东,完善了资本与治理结构,改善了经营管理和绩效,获得了国家的资金支持,颁布了新的市场准入和股权结构监管标准。这些变化是“资金换机制”改革的初步成果,但改革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冲突和问题,需要学术和政策部门研究、解决。本文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产权、经营和利益冲突问题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产权形式问题   在改革之初,决策部门曾定下了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合作制、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产权改革原则。该原则完全符合产权决定于其市场内生性质,即由市场需求决定其市场存在的形式。但在改革进程中,由于省级联社的介入和银监会监管标准的变化,信用社产权形式有向完全股份制形式转化趋势,不少行政性质的省级联社希望转型区域性商业银行总部,而不甘只做一个行政性的部门。而银监部门也从行政许可角度,在推进这种产权形式的转化。在具体转化过程中,有的省级联社完全忽视股东权益,采取了统一合并方式组建统一的农村商业银行。这种产权形式的变化,可能带来其经济可持续性方面的改善,因为较大的机构可能具有规模效益??更好的抗风险能力。但规模越大的银行,越倾向于规模化、商业性的经营,导致农村信用社原来的网点、服务收缩,单笔业务金额的扩大,进而出现类似国有银行改革过程中的收缩现象,最终导致三农金融服务的萎缩。   (二)产权结构变化的驱动方式问题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产权形式的转化,大多采取了省级联社行政推动,银监部门默认、支持的方式,通过引入大股东转变股权结构,迎合了当前部分产业资本渴望低成本进入金融业的愿望。就公司治理而言,这种产权集中方式的确有利于公司治理和确保利润最大化,但股权高度集中也必然削弱广大社员和小股东的控制权。而且,原来盈亏不等的各基层信用社、县市联社,通常也不经过清产核资、折算新股、核销累计损失、核销呆坏账、测算换股等过程,直接将原有的股本、资产、人员简单合并,由此新成为一个产权高度集中、利润最大化的大中型商业银行。   (三)农村信用社管理的高度集中与市场化经营分散的冲突问题   从“资金换机制”改革的初期阶段看,省级联社负责信用社的行业和行政管理有其必要性,无论是帮助清收不良资产,弥补部分损失,恢复服务对象和市场的信心,还是帮助增资扩股,健全治理结构,动员社员参与信用社的监督管理,都有着积极的、独特的意义。而且,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分别作为外部监管者、行政或行业管理者,也有利于维护一个多头的制衡关系。但当省级联社担任了直接控制、集中管理的职权,随着行政机构扩权、揽责的履职惯性,与信用社市场化改革所要求的分散经营要求越来越呈现激烈冲突。由于相当多的省级联社都愿意转型为商业银行的总部,所以这种扩权、越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的省联社干脆直接负起了经营管理的全部职责。这种趋势严重妨碍了县乡级法人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也可能妨碍本轮“资金换机制”改革最终目标的实现。这种转型并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目标和三农金融服务的健全。   (四)经济可持续性与服务方向之间的冲突问题   在“资金换机制”的改革中,强调信用社法人的经济可持续性是应有之义,也是改革的目标。但如果通过引入高度集中的大股东,通过高度商业化经营,通过降低三农信贷投入,尽管可能会较快地改善信用社的经济可持续性。但完全或相当程度上背离了原来的服务方向、服务地域和服务对象,与改革的初衷(尤其是政府无偿注资)、信用社的总体利益,尤其是社会效益、社会责任,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且这种与大型商业银行同质化的经营模式,增加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在不久将来也会遇到强大的竞争压力。   (五)信用社改革中行政部门、股东、社员、内部职工、服务对象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由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