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业银行“私贷公用”类贷款风险分析及防范
商业银行“私贷公用”类贷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
摘要:“私贷公用”是目前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但是由于它实际上扭曲了正常的经济信用关系,因此极易产生风险。本文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对“私贷公用”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私贷公用;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5-0079-03
一、“私贷公用”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某化工有限公司为一民营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化工产品。由于生产需要流动资金,故向某商业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30万元。由于该公司不符合商业银行贷款条件,贷款申请被拒绝。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在以企业为主体申请贷款受阻后,为了达到变通申请贷款的目的,以公司总经理名义向商业银行申请个人消费贷款,开出工资证明为年薪50万元,同时又以该公司作为保证人进行担保。商业银行按照本行政策为李某进行个人授信后,李某顺利以个人名义贷款30万元,并将其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后来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当贷款到期后无法归还。商业银行向李某追讨未果,起诉至法院后,发现李某无个人财产可供执行,在执行担保人财产时发现,该公司因经营不善,早已破产,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最终该笔贷款成为一笔不良贷款。
案例二:某重点中学因建设急缺资金,学校以教师王某、张某、刘某等个人名义向某商业银行贷款,钱直接划到学校账户,用于学校工程建设,贷款利息均一直由学校给付。贷款到期后,教师均未归还。银行遂以王某、张某、刘某等人为被告起诉至法院。法院依法作出了由被告王某、张某、刘某等人限期偿还银行借款判决。判决生效后,王某、张某、刘某等人仍未归还贷款,银行遂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 执行中,教师们因自己是帮学校贷款却被执行而想不通,群体上访或罢课,最终因政府出面由财政拨款偿还贷款才得以解决。
上述案例是目前商业银行“私贷公用”现象造成风险的典型表现。“私贷公用”指的是单位员工以自己名义向金融机构贷款交于单位使用。“私贷公用”主要表现为:各类机关、学校职工以自己名义贷款用于本单位;企业负责人及员工以自己的名义贷款,并用于本企业使用的行为。如何识别“私贷公用”带来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控制与防范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私贷公用”产生的原因
“私贷公用”是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过程中,一些单位或者企业到银行贷款不再容易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一种现象。虽然这种现象无法定为违法,但是它掩盖了经济金融工作中的许多矛盾,扭曲了正常的经济信用关系,容易造成新的银行信用风险。如果及时偿还贷款,双方相安无事,还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效益,然而一旦单位或者企业经营亏损或破产,不能归还贷款,该贷款就极容易成为银行的不良资产。“私贷公用”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商业银行规避信贷约束,开拓信贷业务的需要。目前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各金融机构为了抢夺市场,扩大信贷规模,纷纷开展各种创新业务。其中个人授信贷款是一种重要的金融产品。一些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不仅经营效益良好,而且与银行往来很讲信用,只是由于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受其经营规模、资金实力等指标影响,要按现行统一的企业评信标准,这部分企业达不到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等级,不符合贷款条件,虽然事实上对其发放贷款是没有风险的。面对这些风险较低的贷款项目,部分商业银行为了开拓信贷业务,吸引更多潜在优质客户,从“创新”和需要出发,采取以企业所有人或职工个人授信借款来避开企业贷款的繁琐审批程序,希望既可以解决一些民营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信贷业务,在扶持企业壮大、培育优质企业的同时获取更多的利润收入。这是目前“私贷公用”产生的内在原因。
2.部分不合格借款主体筹集资金的渠道。金融机构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必须审查借款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根据《贷款通则》等相关规定,借款人必须是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国家机关不得作为借款人。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不合格的借款主体由于资金需求向银行申请贷款,在银行审批严格情况下,采取以单位职工自然人身份向银行申请贷款供单位使用的方法。前述案例中学校由于不是经营单位,根据担保法规定又不得以学校财产作为抵押,所以申请贷款困难,因此才以职工名义申请贷款(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学校#65380;幼儿园#65380;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65380;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65380;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65377;)。这是“私贷公用”现象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私贷公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