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信息经济学属性思考.docVIP

对会计信息经济学属性思考.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会计信息经济学属性思考

对会计信息经济学属性的思考   [摘要]笔者认为,会计信息不是独立的产品,而是企业产品的附属物。会计信息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完全取决于它所标识的企业的属性。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就是反映企业的价值,会计信息的价值包含在企业的价值之中,其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企业价值的实现。将会计信息从企业这一产品中分离出来,使其独立商品化,在理论上没有必要性,在实践中也不具可行性。   关于会计信息的经济学属性,当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会计信息具有非竞争性(nonrivalness)和非排他性(nonexcIudability),是典型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由此引发的结论是:由于无法限制别人无代价地使用,企业不愿主动提供会计信息,因而需要政府运用强制手段去促使企业提供适当的会计信息。也有少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会计信息不是公共物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与维护、会计信息的商品化等问题,而且对研究会计信息管制的目标与方式,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颇有启示。笔者通过对公共物品概念的辨析及对会计信息经济学属性的分析,尝试从一个较新的视角来重新解读会计信息。      一、公共物品概念的回顾与辨析      公共物品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1974),他在其名著《国富论》中指出,某些公共事业应由君主建立并维持,原因是这些公共事业若由私人来经营,则无法补偿经营者的耗费。后来的经济学家穆勒(1991)用著名的灯塔的例子来进一步论证某些公共服务必须由集体来提供,原因是对这类物品很难收费。虽然并未正式提出公共物品的概念。但古典经济学家们已经认识到有一些物品必须由集体来提供,这些思想可以被认为是公共物品理论的萌芽。在后来的经济学文献中,许多经济学家都提出了“公共物品”这一概念,并各自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从而使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最早提出公共物品概念的人是Samuelson(1955),他对公共物品的定义是“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这一定义从物品的客观属性――消费特征出发,强调了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Samuelson的定义不仅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引起了理解上的混乱。以这种定义为基础的公共物品理论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某些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物品(如信息产品),到底应由市场提供还是应由集体提供?对于这一点,Samuelson自己也承认.将物品作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分仅限于理论层次的研究,并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   Friedman(1986)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用非排他性代替非竞争性来定义公共物品,认为公共物品是那些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将得到它的物品。Olson(1980)在强调非排他性的同时,进一步指出非竞争性不是公共物品的必要属性。相对于Samuelson,他们无疑是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仍然没有摆脱从客观属性角度研究公共物品的局限。   我国学术界综合了Samuelson和Fredman两个人的定义,认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而那些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之间(即具有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的物品,则被统称为准公共物品。我国会计学界将会计信息视为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观点就源自这一定义。   实际上,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来解释公共物品,其本意都是为了说明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的原因。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遗憾的是,这两个特征并没能恰当地说明这种原因。一件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无法证明它的成本一定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得以补偿:首先,非竞争性是可以转变的,任何一种物品在达到一定的“拥挤”程度之后.都是具有竞争性的;其次,只要这种物品是稀缺的,并且它的生产成本可以通过市场来补偿,那么就可以由私人来提供。同样。排他性也不是补偿成本的充分条件。尽管一件物品在技术上能够保障收费使用,但如果在正常或平均的条件下,由私人提供不能完全补偿成本,那么,仍然不会有私人部门提供这种物品.它依旧是公共物品。   认识到从物质特征研究公共物品的局限后,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侧重在抽象层面上研究公共物品,即用对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研究来取代对其客观属性的研究。Buchanan(1965)提出。物品本身没有“公共”与。“私人”之分.只有一种“俱乐部物品”,物品的“公共性”,也就是提供这一物品的俱乐部的规模,是俱乐部成员在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均衡的结果。物品的“公共性”是在物品的供给过程中决定的。与物品本身的物质特性完全无关。Marmolo(1999)的观点是.所谓“公共”与“私人”。仅是存在于物品的供给方式上.而与物品的本身无关,即只存在“公共供给”与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