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航股权拍卖模糊航线.doc

深航股权拍卖模糊航线.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航股权拍卖模糊航线

深航股权拍卖模糊的航线      33岁的徐海伟律师可能没有想到,正是2005年5月23日的那次拍卖,使自己成了引人注目的人物。   那是在深圳福田区的五洲宾馆,全程历时20分钟。作为竞拍方委托的举牌人,身材敦实、一头短发的徐着正装出场,不加迟疑地举牌93次,终于拿下目标――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深航)65%的股权。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这是194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国有资产拍卖案。深航跻身于地方大型国企之列,有27架飞机、四个基地和约4000名员工,总资产计称41亿元,净资产为6.26亿元,而且是连续11年赢利的企业。   拍卖前,市场上曾估计,深航65%的股权价格当在14亿至16亿元。经过激烈的拍卖过程,竞拍者把价格从标底的18亿元一路拉升,最后,正是徐海伟报出27.2亿元,他所代表的两家民营企业于是成为获胜者。   在这场交易中,卖家是国有企业――广东发展银行所属的广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控集团);买家主要为两家联合竞拍者:一者为国有方,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0753,HK;下称国航)和政府全资持有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一者为民营方,注册在哈尔滨的亿阳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亿阳集团或亿阳)和深圳市汇润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汇润投资或汇润)。   徐海伟最终助两家民营公司得手。交易一旦完成,深航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而且是惟一直接大举进入客运业务的民营航空公司!   ――这实在不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习惯的事实。其实,深航65%国有股的“民营”过程本身就是典型案例,它显示出国企产权变革的复杂、艰难与微妙,以及贯穿于始终的不可预测性。      民企“价高者得”   广发行决定将深航65%的权益出售给民营当代集团是在2005年初,另三家竞买者是中信国航和平安      虽然中国的民用航空运输业一直是国有企业的天下,但在政策面上,至迟从2002年起,朝向民企的铁门已经打开。   那一年标志性的事件是两桩:其一,《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正式实施,明确了外资可在民航企业独家持有不超过25%的股份,或共同持有不超过49%的股份。其二,上海均瑶集团入股东方航空武汉分公司,持股18%,显示民营资本已经正式进入航空业。   不过,尽管早在2004年1月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就在公开场合提出,鼓励民营资本开办航空公司,而且今年来奥凯航空公司等五家民营航空公司的相继成立或筹建,显示这一领域的“所有制歧视”不复存在,但实践中,在往昔由“直属航空”和“地方航空”占据的民航业,国退民进必然地曲折而缓慢。   由是,将深航这样的民航大型国企控股权售予民企这样的事件,可能只能始发于广东。   《财经》获得的资料显示,整个深航产权交易的故事,早于今年5月的拍卖。相关股权转让事项从2004年5月至7月间即正式起步,2005年1月起加速。   2005年1月19日,广控集团上级机构――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向广东省政府提交报告,指广控有意将65%的深航股权转让给北京当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当代集团)。广发行称,当代集团初步报价为15.73亿元,高于所有其他的意向购买人。   这份报告显示,当代集团是2004年5月至7月间主动向广发行提出购买意向的三家公司之一。此时,与当代集团并存的还有三个买家:一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下称中信),一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下称平安),一为中国国际航空有限公司(下称国航)――目前拥有25%的深航股权,是深航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买家。   2004年,正值深航股份制改造的启动之年。按公司当时的计划,是在2005年初完成股改,继而进入上市辅导。面对几家意向购买人,广发行遂表示,“在股改及上市辅导期内本无意转让深航股份”,但如果出价合适,也可考虑部分乃至全部转让股份。   随后,广控集团分别与除国航之外的三家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向后者统一提供深航有关资料,要求三家公司尽快就收购深航股权报价。2004年8月12日,中信率先以书面方式报价,其对深航全部股份的估价是24亿元,拟收购深航30%股份,则不过出价7.2亿元。之后不久,平安和当代集团相继对收购深航65%股权作出口头报价。   首轮报价中,以中信估价最高,而当代最低。据称,平安、当代收购深航65%股权的报价,尚不及中信收购深航30%股权的报价。广发行在报告中指出,即便是中信的报价,也“未达到我方预期价位”。   广发行的预期价位是多少?根据广发行自己的估价,深航全部股权价值当在40亿元左右,广控所持65%股权则价值26亿元。   2004年8月下旬,当代集团以信函方式第二次向广控集团报价,据称此次报价高于中信的首轮报价。若以中信对深航100%股权24亿元的估价计算,当代对65%深航股权的第二轮报价当在15.6亿元以上。   与此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