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二 第30讲
第30讲 宋明理学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宋明理学 1.(2015·课标全国,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2.(2014·课标全国,25)唐代儒学的发展变化
3.(2014·课标全国,26)宋明理学对人性的认识
4.(2013·课标全国,25)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
考点 宋明理学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就是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史论观点』 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巧学妙用]
[构图解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图示解史]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 佛教 “道统” “天理” “仁” 社会责任感 “三纲五常”
“心即理也”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考法1 史料主旨类——“三教合一”的趋势
【考题1】 (2014·课标全国,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 C『』
明立意 从唐统治者对宗教态度变化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
抓关键 题干信息反映了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
清误区 本题为逻辑推理类选择题,难度中等。考生对唐朝时期的宗教政策不太清晰。唐朝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清明,使得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 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2)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
(4)得益于北宋初期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考法2 史论阐述类——程朱理学的内容和特点
【考题2】 (2014·课标全国,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答案 D『』
明立意 从宋明理学内涵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
抓关键 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
清误区 本题为概念阐释类选择题,难度较大。考生对宋明理学与“孔孟之道”的关系理解不透彻,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的过程,就是“克己复礼”的方法和过程。在人性善恶问题上,朱熹认为人性本善,但习相远。
『』 程朱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考法3 史料主题类——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史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史料二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
(1)史料一反映了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12分)
提示 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守仁强调内心反省。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根据史料二,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13分)
提示 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解读史料一时,要抓住史料出处和史料中的关键语句是理解史料的关键,“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反映“程朱”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第三、四句话反映王守仁阐释了心学理论。史料二反映了理学的作用,出自《虎墩崔氏族谱·族约》,体现了崔氏一族的为人准则,可知理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理学
思想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5023-2022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 55023-2022).doc VIP
- 心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共121张PPT).pptx VIP
- 四川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精品教学课件小学优秀课堂课件.pptx VIP
- 2025年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 四上Unit 2 My friend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pdf VIP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操作手册.doc VIP
- 高中数学必修一常见题型归类.pdf VIP
- 七年级上册可爱的四川教案.pdf VIP
- 《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标准.docx VIP
- 北京现代汽车4S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