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等推介心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言等推介心泉

莫言、白桦、刘震云联袂推介长篇小说《心泉》知名作家峪丛(本名焦宪臣)曾出版《十年兵涯》《乡情、军歌》两部小说,广受好评,近期,又一长篇力作《心泉》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莫言、白桦、刘震云热情撰文推介。 《心泉》是一部带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是从作者心底汩汩流出的甘泉。有评论家说它是一部中年人的心灵史,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是关于饥饿、蒙昧、迷失与奋斗的人生之旅。是!但又都不是。《心泉》是无尽的诉说,是情深意切的回望,是痛定思痛的沉思。《心泉》充分映证了文学作品的多意性与复杂性,读者唯有静下心来,跟随作家的笔墨潜心阅读、慎思明辨,方能与作家灵动飞扬的思绪共舞,真切领会书中昭示的思想与人生的传奇。 作家以饱满的笔力和瑰丽想象重塑了故乡:位于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一片蛮荒而神奇的土地——洑城公社,写下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这片神奇土地上演的社会实相和人生苦涩。“千年州府大洑州”本是历史名城,但黄河改道,水患频繁,旱灾连着蝗灾,人们缺吃少穿,几欲易子而食!人要活!要生存!就只能“胡胡乱乱地生,胡胡乱乱地死”。作家回忆自己幼年,趁早晨天不亮时,用柳编篮提着饿死的弟或妹,扔到公社城墙下的海子里,然后跑回家继续与活着的弟妹争食!人祸甚于天灾——街心的两派武斗又开仗了,街垒对打,血溅如汤。树被人砍光了,花草被人薅拔了,地皮上的苔藓也被人啃掉了。即便是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也还有梦、有爱、有激情、有幻想,有求知的饥渴、青春的萌动、月下的初吻-----作家在回忆过去的同时,常常以神来之笔跨越时空,针贬时弊,书中刻划的颟顸愚蠢且自以为是的官僚,让很多正直人无路可投,可谓道尽官场众生相;更有连年的滥砍滥伐,让故乡面目全非,让人心灵荒芜,使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成了找不见童年、找不到灵魂归宿的无根之萍。作家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大跃进及文革期间充满荒诞和奇幻色彩的童年与少年、记录了艰辛苦难中绽放的青春与爱情、将历史的纵深感、时代的变迁与个体的成长与命运交织演绎,在看似随意的倾诉中流露出深刻的批判。在回忆中反思,在反思中回忆,时空交错,情景交融,无形中扩大了作品的历史厚度与文化张力。 ?知名作家 峪丛 ? 著名作家莫言在《心泉》书评《信马由缰的诉说》中称赞道:“读者可以跟着他语言的洪流顺流而下,其间可以享受跌宕起伏之快感,可以从作者的经历和经验中获得知识以及感悟。”著名作家白桦在病中阅读完小说,提笔写道:“人生若溪,坎坷为歌!”作家刘震云评价《心泉》“随性随意、是有真性情的文章、值得读的文章。” 作家峪丛,1955年4月生于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一农民家庭。当过兵、从过政、现从事媒体工作。1979年开始业余写作,在军内外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百余万字,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过两部小说集。作品追求质朴、幽默、空灵之美,擅长从平凡中揭示社会实相与人生苦涩。 白桦:人生若溪,坎坷为歌!峪丛文章如是说。 刘震雲:峪丛的文章,写得随性又随意。惟有此,才能见出真性情。有真性情的文章,就是值得读的文章。 莫言:信马由缰的诉说——读峪丛《心泉》感想 对这本书,峪丛自己也问:这是小说?散文?随笔?或者是其它文体?读完了本书,我也提出同样的疑问。我看,就不要去管它了,就是这样一本书,自由地如同行雲流水般记录了一个中年人几十年来也可以说是大半生的轨迹。看起来漫无边际,实际上有迹可寻。 峪丛军旅出身,入伍前在农村过过苦日子,这使他与我这样的人有点“臭味相投”。因为许多经历相似,感受相同,谈到投契处,常常拍案顿足。多年前我就读过他描写军旅生涯的一部小说集,并给他写过一篇不成样子的序言。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期间虽见过几面,但并不太清楚他在干什么,读了这本书,终于知道了。 峪丛好钻研,在书画鉴赏方面有专长。我原本有些狐疑,侧面问过几位行里的朋友,才知道他书中所述不虚。创作是艺术,鉴赏也是艺术,这种活儿一靠经验,二靠天分,依我说更重要的是靠天分。峪丛政务繁忙,业余时间搞收藏鉴赏。而且几乎是自学成才。听他谈书画收藏界种种轶闻趣事,使我如醉如痴,本书中所述他在这方面的经历也是妙趣横生。他对郭沫若,林散之等书法大家的研究有独到见解,已达专家水准,名家书画养眼养心,峪丛变雅盖因于此。 还是谈本书的文体,滔滔不绝如决堤之水,嘻笑怒骂看似一点正经没有,但终究还是有堤坝的,只是堤坝过于宽泛,有点散漫,如稍加收束,也许更好。另外,将生活中的许多真事不加芟改写进去,是一种文学的原生态,熟人读来有趣而亲切,但不熟悉的人读了则没有这种效果,如此讲就不若用化名,加以虚构,使之更小说化一些,以赢得更广泛的读者。这种跨文体的写作是一种自由的写作,但限制也是文学的内在法则,这点望峪丛兄考虑。 那么,出版这样一本书到底意义何在?我想,第一个意义是关乎作者的,那就是他像对着老朋友们痛快淋漓地过了一次话瘾,在这个过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