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建市政基坑桥梁隧道安全事故预防知识要点
1、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主要】是基坑【坍塌和淹没】,【防止基坑坍塌和淹没是基坑施工的重要任务】。
A.基坑边不得行驶施工设备B. 堆载及机械等离开基坑边缘应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C.坡开挖时会增加滑动力矩D. 支护开挖时,会增加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
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或施工机械】时,如果是放坡开挖会增加滑动力矩;如果是支护开挖,会增加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一般要求【堆载】及【机械】等距离基坑边缘一个【安全距离】,并且对堆载的级别有所限制。 A不是不得行驶,保持安全距离。地下水是引起基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践表明,多数发生的基坑事故都与地下水有关。地下水对基坑的危害与土质密切相关,当基坑处于【砂土或粉土】地层时,在地下水作用下,更容易造成基坑坡面【渗水、土粒流失、流沙】,进而【引起基坑坍塌】。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早发现坍塌、淹埋和管线破坏事故的征兆。如果基坑即将坍塌、淹埋时,应【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及早撤离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及现况管线调查 (1)【进场后】应【依据】建设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及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地面建筑物等【有关资料】,查阅有关专业技术资料,【掌握】管线的【施工年限、使用状况、位置、埋深】等数据信息。 (2)对于资料反映不详、【与实际不符】或在资料中未反映管线真实情况的,应【向规划部门、管线管理单位查询】,必要时在管理单位人员在场情况下【进行坑探】查明现状。 (3)对于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地下建(构)筑物,必须查阅相关资料并经现场调查,【掌握结构的基础、结构形式】等情况。 (4)将调查的管线、地下建(构)筑物的位置埋深等实际情况【按照比例标注在施工平面图上】,并【在现场做出醒目标志】。 (5)分析调查、坑探等资料,【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的依据】。对于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管线,应与建设单位、规划单位和管理单位协商确定管线【拆迁、改移和悬吊】加固措施。对于【具有中、高度危险因素】的地下管线,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和【有效安全技术措施】。
A.静力水准测量 B.测斜仪 C.几何水准测量 D.视准线法
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采用【测斜仪】;地下连续墙【内力变形】采用【钢筋应力计】量测;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坑变【地面沉降、支撑立柱沉降变形】采用【水准仪】;【支撑轴力】采用【轴力计】量测。地下水位采用水位计量测。监测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度法、投点法、视准线法】等。 (2)【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测量、光电距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适用于基坑围护桩(墙)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宜采用在桩(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 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采用【测斜仪】; (4)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测量;孔隙水压力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 (5)【支护结构内力】: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量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 (6)锚杆及土钉【内力】采用专用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内力。
A.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阴角处 阳角B.支撑轴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平面上
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基坑中部、支撑交汇处及地质条件较差处的立柱上监测点的布置 (1)应依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进行监测点的布设,绘制平面图。 (2)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3)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部位】。监测点的水平间距宜为20~50m。 (4)【支撑轴力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对【多层支撑】支挡式结构,宜在【同一剖面】的每层支撑上布置测点。 (5)锚杆和土钉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 (6)【支撑立柱监测】宜设置在【基坑中部、支撑交汇处】及【地质条件较差处】的立柱上。 (7)以基坑边缘外1~3倍基坑开挖范围中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
A.控制临时开挖边坡 B.做好降水措施 C.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和支护 D.信息化施工 E.在坑顶堆置土方
基坑开挖安全控制【技术措施】:【基坑边坡和支护结构的确定】;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