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碳时代中国企业碳风险与机遇
低碳时代中国企业的碳风险与机遇
欧盟一直主张从2013年起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部门必须满足发达国家要求的效率标准,而美国则主张以“大国减排”取代“发达国家减排”,并将在未来实施碳关税政策。国内低碳政策的实施和国际低碳政策的压力,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碳风险。同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体,中国企业也将会迎来一些难得的机遇。
碳风险
国内政策下的管翻风险
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下,我国政府采取了各种约束性和激励性措施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钢铁行业为例,政府将“循环经济概念”与“环保门槛”设置为产业准入的重点标准,改变过去单纯以设备规模为淘汰标准的模式。2010年进一步提高钢铁等行业在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原则上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此外,还将制订分行业实施方案,将钢铁等行业2010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
国家也在考虑采取税收手段,如在未来五年内开征碳税。开征碳税最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企业能源成本的增加,冲击程度最大的就是煤炭行业、石油天然气行业和电力行业,其他能源链下游的企业也必会承担相应的成本。
国内政策下的竞争风险
随着中国主动或被动地在市场、技术、标准、投融资方面不断推出的政策法规,将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社会等监管手段建立起企业经营发展的环境,企业的经济绩效和市场竞争力都将受到考验。以电力行业为例,如采用清洁能源发电,就会比用煤发电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企业若被认为在碳资产管理政策、产品或程序上有疏忽,将在市场遭遇消费者的歧视;而抢先把低碳理念实施到日常运营中的企业,可能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获得竞争优势。企业能否切实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所作为,也将是对企业商誉的重大挑战。
国际政策的强制藏排风险
中国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强制减排压力。欧盟于2009年1月正式将航空业纳入EUETS,自2012年开始对进出欧盟以及在欧盟内部航线飞行的航空公司规定CO2排放限额,对超出限额的公司收费。如果排放配额购买不足,就??承担每吨100欧元的罚款,而且罚款趋势会越来越高。这一法案执行后,拥有欧洲航线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将被迫进行碳配额交易,包括中国的33家航空公司。
欧洲航线占我国国内航空公司营业收入中一直占有较高比例。以中国国航为例,2009年年度报告显示,整个2009年欧洲航线的营业收入占到了全部营业收入的13.44%。中国的航空公司需要应对欧盟强制减排体系的压力。据计算,到2013年,民航业最高需支付额外费用26亿元美元,到2016年、2018年和202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为40亿、50亿与60亿美元。我国航空业因EU ETS的强制性措施而受到较大影响。
如果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前形成了与EU ETS类似的低碳体系,那么中国企业无法以“国家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为由进行规避,而只能被动承受。它突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如果国际航空业制定了统一减排的标准,将会推及国际海运、钢铁、水泥、冶金等行业。
在美国公布的《美国电力法案》草案中规定,只有那些在国内也采取了一定的减排政策、并对应的行业也有整体性的减排目标的国家和行业,才能进入美国市场。中国的高能耗行业,如钢铁、水泥等,想进入美国市场都须先进行强制减排。
国际低碳政策下的“边界措施”风险
中国企业所面对的更大的外在压力.是来自发达国家绿色贸易所采取的碳关税等“边界措施”。无论是美国通过的气候法案,还是正在讨论的电力草案,均毫无意外地出现了“边界措施”,即碳关税条款。根据《2009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美国可以向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并要求国外进口的高碳产品购买一定“国际储备配额”。而电力草案则要求,如果与美国的高能耗行业存在竞争的国家到2025年仍没有相关的能效或减排要求,则美国开始对相关产品的进口征收边境调节税。从现在来看,最终碳关税成为美国气候法案的一部分或成定局。
目前出口企业购买“国际储备配额”作为边界措施还没有实施的先例,WTO的规则中也没有明确的条款。因此,以碳关税为代表的边界措施或许将成为中国企业外在压力的最大来源之一。
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美国钢铁进口量30%几乎都是来自中国、墨西哥和巴西等国家,而铝制品则超过1/3来自中国。据计算,若征收60美元,吨碳的关税,将使我国对美国出口下降近2.6%,其中,玻璃制造业和化肥业出口下降的比例较大,在30美元,吨碳的情况下,将下降3.65%和3.29%,在60美元,吨碳的情况下,将下降6.35%和5.89%。
我国的高碳产业受美国碳关税的冲击将较为显著。美国有学者还提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