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倦怠行为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分析
倦怠行为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分析
内容摘要:倦怠是当前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倦怠行为的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进行分析,进而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如何使倦怠行为从个人理性转化为集体理性。文章指出,激励制度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
关键词:倦怠行为 个人理性 集体理性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Her-Bert J. Freudenberger)首次将倦怠作为一个术语,用以描述个体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工作能力的下降,工作热情的丧失,对他人日益冷漠,工作成就感低等一系列负性症状(Maslach C.,1976)。其实,倦怠现象不是少数异常者的反应,而是在很多行业中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倦怠造成的显性或者隐性的不良结果,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倦怠进行分析,试图找到缓解或者消除倦怠的方法。本文试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倦怠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且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法。
倦怠行为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
对于人类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进行分析,但这种交叉学科的分析会造成结果的不一致。有的学科认为人类行为有时是基于效用最大化,有时则不然;有时认为人类行为受稳定的偏好驱使,有时却认为其由随意的动机决定,缺乏一种统一的方法。对于倦怠这种行为,有些理论更难以解释。当个人产生倦怠行为时,个人效用最大化吗?相反的是,倦怠行为产生时,非但没有增加个人效用,反而可能增加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另外,由于个人的理性,更谈不上倦怠行为受个人偏好驱使,如果是那样,岂不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守则。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一般把理性定义为:假定涉及的目标和现实世界不变,那么,只要行动得以正确地计划,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这种行动就是理性的。如果说个人理性意味着行为者是自己利益的理性寻求者,那么集体理性则可以理解为集体是团体自身利益的理性寻求者(贾丽虹、颜国芬,2005)。
如??“经济人”的假设成立,那么促使每个组织成员行动的则是个人利益,而不是组织的共同利益。这样就产生出一对相互对立的结果:促使组织成员行动的是个人利益(个人理性);促使组织成员行动的是共同利益(集体理性)。因此,要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管理者要知道如何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目标、利益冲突,使每个组织成员都能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去努力,也就是在组织中如何从个人理性走向集体理性。
传统经济学在研究个人行为时,总是假定个体决策时只考虑价格参数,人们行为之间冲突与对立通过价格机制可以协调起来。如果人人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那么他们便会受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和驱使,其结果将会带来整个社会的繁荣。也就是说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使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达到一致,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侯伟丽,2001)。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理性人的个人理性行为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即不管个人如何追逐自己的利益,社会的理性结果不会自发地出现,只有借助于“引导之手”或是适当的制度安排才能求得有效的集体结果。因此,制度在协调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方面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制度是否合乎理性对个人决策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制度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
倦怠可以看成涵盖三个方面的心理综合病症,这三个方面是: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的降低(Maslach C., Jackson S,1981)。对于人类的倦怠行为,是一种消极行为,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也可能是有意识的决策行为。无意识主要体现在个体产生倦怠时,有时候是对外界压力、服务对象过度需求时的本能反应,可以表现为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也即个人资源的耗尽,以及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其中,后者可能是无意识的本能反应,也可能是有意识的保护自身资源所做的某种行为决策。对于个人成就感低所产生的倦怠行为可以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关注度减少和工作效率的降低,他会甘于现状或者追求成就感高的事情。
倦怠行为的机会成本很高。因为一旦产生倦怠行为,不只是个体的情绪、身心受到极大的影响,由于工作关注度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导致其所服务的对象也得不到应有的服务,而且,由于服务不到位,也可能使得个人利益受到损失,比如社会声誉的降低、奖金收入的减少、晋升机会流失等。但是,由于制度的相对缺乏,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很多个体的利益所得刚性较大,即使个体产生倦怠行为,也很难在一定时期对个人既得利益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对于倦怠行为的个人理性,可以理解为:个体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