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社库存问题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出版社库存问题思考

关于出版社库存问题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出版行业库存图书积压日趋增多的事实,已经给许多出版社带来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致使出版社整体效益严重下滑,进而制约了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出版业的发展,有限的出版资源、出版社领导的盲目扩大图书出版规模、编辑人员的素质等问题,导致库存图书的积压问题呈不可控制的态势。为了全面解决出版社的高库存现象,提出了加速资金流通,从深层次挖掘导致出版社库存积压的原因,对症下药,以及其他解压的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库存积压;体制改革;出版资源;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321-02      库存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也是我国出版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库存图书积压日趋增多的事实,已经给许多出版发行单位带来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尤其是出版社更是叫苦连天。以2005年计,在7年的时间里,我国图书库存平均每年以12.28%的速度增长,远远超出定价总金额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为6.93%);与7年前比较,总量几乎翻了一番。库存图书积压致使出版社整体效益严重下滑,进而制约了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控制出版社的库存数量,如何在流通交易环节尽快消化库存,如何在政策层面合理核销库存,是出版社尤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出版人士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年代,图书是按计划生产、销售,不存在销不出去和退货的问题,因此,一般不考虑库存数量的控制问题。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改革,特别是图书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出版社出现了库存图书急剧增加的现象,且有不可控制的趋势,为了全面解决出版社的高库存问题,加速企业的资金流通,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应该深层次地研究库存图书积压的成因,方能对症下药。   一、库存图书积压的深层次原因   1.体制改革中过于追求出书规模(品种)与发行码洋,激励导向出现了偏差   目前,中国出版集团化的覆盖面越来越大,我们在讨论任何问题的时候,都??法回避它的存在。集团化是中国出版改革的探索与进步,集团化也是具有多样性的。不同的集团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但相同之处还是有的,比如,对于下属出版社的管理都有所加强,其力度都远远高于当初出版局对出版社的管理。它以管理经营为主,强调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应该肯定的是,一定的图书品种和规模是出版社进入图书市场并赢得市场的物质基础,拥有能够转化为读者购买行为的图书发行码洋是出版社获得效益的前提条件,因此,出版者强调保持一定的出书规模和力争更多的有效发行码洋,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须的。问题是现在有些出版者把出书规模和图书发行码洋强调到了不适当的地步。这主要表现在:在图书编辑出版方面,不仅向编辑人员提出过高的字数指标,而且把奖惩激励导向了品种与字数一方。这样必然导致图书的品种与规模上去了,而图书的质量却下来了,进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了,有不少图书一入库就可能成为滞销书。在发行方面,一些出版社不仅把发行码洋作为完成任务指标的重要部分,而且与奖惩机制紧密挂钩,致使发行人员只顾多发货,而忽略了发货后的宣传与上架促销工作。甚至有的为了实现多创码洋,多得奖金,不仅对经销者需要的货加大发量,而且对明知经销商不需要的也放开发货,以至造成惊人的退货。那么,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出版者仍然要这样做下去呢?究其深层原因,一是决策者没有跳出在图书处在卖方市场情况下的思维定势,认为只要出书多、发行码洋多,就能获得效益,维持发展;二是由于把出书品种和发行码洋视为出版社发展的标志,为了在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保持发行码洋不下滑,明知库存图书增多不是好现象,也仍强调通过多出书和多发货来维持出版社的发展势头,这样,表面上看出版社的形势红红火火,但实际上库存图书会越来越多,实际效益也必然日趋下滑。   2.对市场需求缺乏周密细致地分析,盲目确定印次印量   图书生产与其他商品生产一样,也要贯彻以需定产的原则,做到既能保障供应,又不积压浪费。当前,在确定图书印次和印量上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对周转库存量缺乏现实的和个性的分析,比如有些出版单位为了防止库存图书断供,在当前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仍沿用过去的做法,即把保持三个月以上的供货量作为确定是否重印的依据,同时,也不管每种图书的市场前景如何,一律参照同一周转量来确定是否重印。二是在确定印量的参照数上存在较大误差,这主要是指那些商发与主发量较大的出版单位,容易把新书的商发与主发量视为市场的实际销量。事实上无论是商发还是主发,都属投石问路的性质。从实践来看,要客观预测新上市图书的销量,一般需要三至四个月的时间,如果仅依据商发和主发的发货量来确定重印量,对那些不适销对路的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