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2012高二历史教师用书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人教版选修3.docVIP

素材:2012高二历史教师用书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人教版选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素材:2012高二历史教师用书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人教版选修3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的原因 结合本课和前课内容,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打开胜利之门的原因 讲述过程 问题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是由世界各国人民在不同战场上完成的 中途岛战役 美军空袭东京;中途岛战役 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获胜的原因 讲述过程 问题探究 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 讲述过程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 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阶段(1942年6月~1943年6月),主要战场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本阶段在各大战场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战略转折,随着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本节教材叙述的即为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 本课引言叙述发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尾声的一个小故事,意在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反映本课主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引言中包括本课学习任务: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三个问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怎样实现转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日军为什么败于中途岛战役?)、需要解决的四个概念(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 “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一目介绍苏德战场的转折。 一、莫斯科战役。1941年9月,德军以180万兵力、1 700辆坦克和1 400架飞机,发动代号为“台风”的强大攻势,意在夺取苏联首都莫斯科。德军初战告捷,在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地区合围苏军60万。但苏联军民顽强抵抗,使德军最终止步于莫斯科城外20千米处。12月6日,苏军发动反攻,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莫斯科战役中苏军获胜的原因有:① 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在法西斯强兵压境的情况下,斯大林留在莫斯科指挥作战,并照旧举行十月革命庆祝典礼,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莫斯科人民组成民兵师,大量市民修筑防御工事,加强了莫斯科的防御能力。② 苏联情报人员获得准确情报,日本已决定南进,不会在远东夹攻苏联,苏军得以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③ 俄罗斯的严寒使缺乏冬季作战准备的德军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大大下降。 莫斯科战役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希特勒面临的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两线作战。苏联人民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英美也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力度,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莫斯科战役并非苏德战场的转折性战役。遭受重创的德军仍掌握着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并在1942年春夏之交仍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但德军此时已无力在苏德战场发动全线攻势,由于兵力不足,被迫从仆从国征调大量部队,这就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的惨败埋下隐患。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教材首先介绍了德军1942年夏季攻势的战略意图。莫斯科战役后,希特勒认识到东线战事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为使他的战争机器继续运转,他决定占领高加索,夺取顿巴斯的煤炭、库班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并可进一步染指中东和印度洋。为此必须夺占斯大林格勒,以切断苏联中央与南方的联系,并为南进德军提供强大的后方保护,还可从侧翼迂回包抄莫斯科。 随后教材叙述战役过程。斯大林格勒战役可分为两个阶段:1942年7月至11月为苏军防御阶段。在渡过顿河后,德国第六集团军于9月突入市区,与苏军展开激烈巷战。德军的王牌──装甲和空军部队在巷战中无用武之地,被奋勇作战的苏军死死钉在斯大林格勒。同时,苏军在南北两侧集中约110万兵力准备发动反攻。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为苏军反攻阶段。11月19日,苏军发动钳形攻势,突破由战斗力差的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军队防守的德军侧翼防线,两路苏军在卡拉奇实现会师,包围德军近30万。次年2月,被围德军被全歼。 最后,教材分析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转折性战役。 “中途岛战役”一目介绍太平洋战争的转折。 一、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太平洋和东南亚的大片地区。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仍对日本构成威胁。1942年4月,从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6架B-25飞机轰炸了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等城市,日本举国震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决定夺取中途岛这一美国太平洋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