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传递方式、障碍及对策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域传递方式、障碍及对策研究

区域传递方式、障碍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区域传递机制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杠杆。本文分析了区域传递的梯度推进模式和中心辐射模式,阐释了区域传递中资源互补、产品互补和产业互补三种方式,揭示了区域传递的制度障碍,最后从市场体系、政府政策、科技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区域传递机制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区域传递;梯度推进;中心辐射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1-0076-04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传递(interregional transmission)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中的某些因素相互影响、波及而使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在比较利益机制作用下的区域之间的互补,在互补中形成区域外部性的内部化和区域内部性的外部化,从而为要素充分自由流动提供便利,缓解要素的稀缺程度,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在机制。      1.区域传递的空间组织形式      根据区域传递的空间特征,区域传递主要分为梯度推进与中心辐射两种主要空间模式。   1.1 区域传递的梯度推进模式   梯度推进模式源自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8226;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论。该模式认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存在着一种经济性梯度。较为发达地区属于高梯度地区,不发达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应在高梯度地区优先发展,而传统产业应在低梯度地区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命周期的衰退,生产力在高梯度地区和低梯度地区之间不断进行着动态的传递过程。   梯度推进模式主要通过等级极化、等级扩散,以及作为等级扩散特例的跳跃式扩散发挥作用。等级极化就是生产要素由规模较小的中心向规模较大的中心集聚和组合的过程。按照这种严格的等级体系,生产要素首先在某一区域内由低梯度区位向高梯度区位集聚和组合,然后再由低梯度区域向高梯度区域集聚,完成区域内等级体系的极化以及区域间等级体系的极化。在这里区域间等级体系的极化,是按照城市系统的等级顺序进行???,它可以跨越距离的限制,在区域间吸纳能力差异最小区域中心的要素转移。等级扩散与等级极化相对应,是生产要素按区域中心规模等级由高到低逐步扩散渗透的过程,该过程也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因此,决定大范围区域间等级扩散的主要因素不是距离,而是区域间的梯度差。但是梯度差最小的区域往往不是相邻的,这时经济发展中的生产要素等就可以跨越区域间梯度差过大的区域,而向梯度差较小的区域扩散,形成所谓的跳跃式扩散或蛙跳式扩散。   以区域技术梯度为核心的区域产业传递是梯度推进的内在决定因素。区域间技术水平的梯度差异决定了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产业在经历创新、发展、衰退的不同阶段时,要素组合方式也经历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变化过程。不同时期要素组合方式与区域技术梯度水平的密切耦合,形成了产业由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转移的空间横向运动。因此,产业发展的时空变换构成了产业在区域间的传递,而这一传递的方向又是以技术梯度为核心的区域经济梯度决定的。   1.2 区域传递的中心辐射模式   中心辐射模式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是以若干个中心为轴心,由此向周围地区扩散,靠近中心的是次发达地区,再远一些就是不发达地区。就辐射源地的空间特性,辐射包括点状、线状和面状的辐射。点辐射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作为一个双向的过程,中心与外围地区的辐射方式主要为向心极化和辐射扩散,该辐射的范围一般较小。线辐射通常以基础线状设施为辐射干线,向两翼或上下游地区推开,在这一辐射方式中的双向传递主要为轴线汇集与辐轴扩散。点辐射与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其结果就会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区域。这些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小城市连成一片,形成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辐射源,并进一步和周边落后地区进行相互辐射,从而形成面辐射。波状极化与波状扩散成为面辐射的主要传递方式。波状极化主要发生在较大区域之间,特别是全国范围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生产要素逐步由外围向核心区域集聚,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较大范围的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由核心区逐步向外围区扩展的波状扩散过程。该扩散过程是经济发达区域对周边地区进行的资本、技术、人才、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传递,使后者经济发展速度得以加快,并逐渐向外推移,由此形成的扩散在时间上是渐进的,空间上则是连续的。   梯度推进理论把经济效率放在区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首位,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该理论在制定地区发展战略时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范围较广。其局限性主要是难以科学划分梯度,在实践中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