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莹将身体元素用到极致的舞者.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侯莹将身体元素用到极致的舞者

侯莹:将身体元素用到极致的舞者 ----大概是觉得短发更合自己的气质,舞蹈家侯莹常年留着几不可见,没有任何遮掩的短发。 ■ 2015年1月舞蹈家侯莹将携现代舞《涂图》来沪 舞蹈家侯莹常年留着短发。   无论是侯莹本人,还是以她名字创建的侯莹舞蹈剧场,侯莹这些年在国际上博得的声名,向来以舞蹈见长。在成为编舞家之前,她曾与桑吉加、邢亮等人一道,被公认为国内最早一批技术最优的现代舞舞者。2004年,侯莹更因参演沈伟《春之祭》表露出的出众身体条件,被《纽约时报》誉为“年度卓越舞者”。   2015年1月10日,侯莹将携现代舞《涂图》登陆艺海剧院,这也是侯莹旅美归国后第二次来沪公演。宣传《涂图》时,侯莹让两位舞者率先展示了一些片段,他们年轻,身体漂亮,却都比不上侯莹即兴的一段现代舞让人身心舒泰。   由六位跨国舞者联袂演绎的《涂图》,是现年43岁的侯莹最为纯熟的一部作品,也算浸淫东西方舞蹈多年之后,侯莹对“身体元素”的一种思考和总结。在《涂图》中,你可以看到西方现代舞大师莫斯·坎宁汉、特丽莎·布朗等人的技术技巧,亦能窥见周易、武术等东方气韵的运用。整部作品不设主题,而是以“纯肢体”动作展现为主,“表现的不仅是我们对时间、空间的具体理解,也是对宇宙的一种感知。”侯莹说。 ? 用东方舞者的身体适应西方舞蹈   侯莹最早在吉林省艺术学院学舞七年。中国舞、民间舞、戏曲、武术,中国最传统的身体训练曾在她身体里滚过一遍,留下深刻烙印。1994年,侯莹首次看到广东实验现代舞团的现代舞《神话中国》,她自此撇开传统训练,南下加入这个中国现代舞的发源地,一呆就是七年。   2001年,侯莹30岁。这一年,她获得亚洲文化基金支持赴美留学。在纽约的七八年,彻底改变了她今后的创作路程。   现代舞出自西方。虽然早在1996年便借一部独舞《夜叉》获创作金奖,但在离开中国之前,侯莹一直对她过去的创作存有怀疑,“我不清楚我们到底在创作什么,也感觉不到我们当时的创作与生活、时代是否有关系。”在她的印象里,中国现代舞创作一直是一条腿走路,不知从哪来,也不知往哪去,“在中国那些年,我学到的全是形式,没了解到它精神层面具有革命性的东西。”   侯莹带着问题来到纽约,用了两三年时间试着忘掉所学一切,用东方舞者的身体适应西方舞蹈。   蜕变的过程充满艰难。中国舞蹈的印记在侯莹的身体里根深蒂固,尤其是曾经习练的芭蕾,要完全摆脱更是耗时良久。有时一伸手就像芭蕾舞演员,侯莹甚至会很沮丧,因为现代舞的用力方式是坠落,芭蕾却是向上。“我不喜欢太美的东西,芭蕾太美了,怎么把美的东西变得不那么美呢?” ? 沈伟舞蹈团的“灵魂”   2002年,侯莹加入沈伟舞蹈团。她是沈伟舞蹈团创团之初具有奠基作用的舞者,也是自始至终与沈伟合作最密切之人。美国舞蹈节艺术总监查尔斯·莱茵哈特甚至将侯莹视为沈伟舞蹈团的“灵魂人物”。   侯莹和沈伟都是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出身。侯莹进团时,沈伟刚离团去纽约,其间两人只见过短暂一面。1999年,沈伟受广东现代之邀回国排《声希》,侯莹亦是最初一批参演者。2001年,林肯艺术中心邀请沈伟带团出演《声希》,同处纽约的侯莹很自然受到沈伟的入团邀请。至今,《声希》宣传海报上那位红衣连体舞者用的依然是侯莹的形象。   在美国第一年,侯莹形容自己几乎像“哑巴”。她听不懂沈伟和舞者之间的英文交流,却并不妨碍她把握沈伟的肢体语言。“我会用眼睛看。”侯莹说,舞蹈其实是最直观的视觉艺术,语言和过多的揣摩有时只会带来搅乱。   大概是觉得她最能完整演绎沈伟的《春之祭》,2004年,侯莹被《纽约时报》誉为“年度卓越舞者”,成为获此荣誉的首位华人舞者。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侯莹都在沈伟舞蹈团任排练总监。沈伟早先作品中的不少动作编排,侯莹亦贡献很大。   沈伟的舞蹈语言有不少戏曲元素,侯莹也曾修习武术和戏曲,问她是否比西方舞者更优势。她说,有,但也没有。沈伟当时的创作观念和肢体语言已经非常西方,看似用了很多东方元素,但在运力上太“中国”并不可行,“我们对东方元素理解过深,反而不好表现,因为太熟悉会用惯性去解读。这对创作有障碍。”有时看西方人表现东方元素,她也觉得更有意思,里面总有一种“拙劣”的美。   2006年,侯莹再次与沈伟合跳《声希》,郁积多年的腰伤一次性爆发。这让她开始考虑早晚必须面对的“离开”问题。同年,侯莹在纽约成立自己的“视野舞蹈剧场”。成立舞团的原因很简单——她对现代舞有想象,也有克制不住的创作欲望。西方体制异于中国,舞团隶属于沈伟,意味着任何人的作品都不可能在那排。侯莹要排舞,必须要有自己的团。   2008年,侯莹随沈伟回国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卷”篇编导之一。同年,她离开沈伟舞蹈团,将工作重心移至国内。为何选择回国,而不是留在现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