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第二届全国媒体 城市耕读文化研讨会 绿城理想生活的新篇章 绿城小镇 安宁 美好 和谐 自然 只有小镇,改变城市和乡村。 -----宋卫平小镇语录 遇见小镇 遇见心中的桃源 “100年后,希望桃源小镇能够成为杭州市浙江省,乃至中国城市建设里面一个袖珍版“城文化”,一个以商业模式开发的美丽小镇的典范。 -----宋卫平小镇语录 城市耕读,泽润当代 中华民族自古以 “耕”为生存之本,“读”是升迁之道, 数千年的耕读文化,是古老中国的普世文化,更是抚慰国人心灵的终极故乡。随着时代蝶变,一种建构于城市文明之上的当代城市耕读便应运而生。 城市耕读,不是隐于世外,而是建构于城市文明之上,是真正的“出得繁华,入得宁静”,是通过自然环境的营造来完成都市人生活状态的转换,达到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亦耕亦读的境界。 耕读为本,源远流长 耕读文化,历来是古老中国的普世文化,亘古流长,滋养了诸多耕读世家,如陶渊明、陈献章、曾国藩等。随着岁月更迭,每个时期亦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耕读表现,泽养当世。 陶渊明 陈献章 曾国藩 中国耕读文化发展史 复归自然 隐逸耕读 以耕喻读 厚学喻世 学以致仕 耕读传家 士大夫阶层理想的 生活图景 历代学者遗留的 精神矿藏 学而优则仕的 家学渊源 城市耕读 当代价值 修正都市病 实现中产阶级都市田园梦 耕读是小镇,也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天然基因 江南人家——耕读社会的理想图景 宋代以后的江南人家,亦耕亦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方面同步得到积累,相辅相成,最终实现耕读传家的理想生活图景。 于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成为耕读社会的理想境地,士风日盛,人才之美一时甲于东南。从中国地图上来看,一些世家大族,如南渡前为赵宋宗室,自南宋到清初,先后流寓浙江杭州、绍兴一带,均以此为保持家族文化、经济和社会名望的秘诀。 ——摘自《寻找·耕读》 宋代科举考试图 杭州耕读文化发展史 温州楠溪江流域的独立“耕读文化圈”、青田刘基家族、绍兴张岱家族、嘉兴查氏家族的“以儒为业,耕读为务”、湖州钱氏家族的“崛起田家,委身于学”均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耕读传家”典范。 耕读文化的兴盛繁荣了浙江总体的文化,在历代科举考试中,浙江因而总稳居前首。中国科举史上共出了376 名状元,其中54 名来自浙江。 ——摘自《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江浙“耕读传家”风尚之由来及其文化余韵》 温州楠溪江“耕读小院” 杭州耕读文化发展史 杭州·八卦田——南宋皇家演耕场 杭州八卦田曾是南宋皇家籍田的遗址。籍田是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的农耕文化的缩影,是古代帝皇通过神圣仪式活动对农业生产予以重视的场所。 “南山胜迹中有宋藉田,在天龙寺下,中阜规圆,环以沟塍,作八卦状,俗称九宫八卦田,至今不紊” ——《西湖游览志》 杭州耕读文化发展史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正月,宋高宗赵构为表示对农事的尊重和对丰收的祈祷,采纳了礼部官员的提议,开辟籍田于国都南郊(即目前的八卦田遗址处),在每年春耕开犁时,皇亲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礼”,执犁三推一拨,以祭先农。 八卦田《皇帝亲耕籍田图》 杭州耕读文化发展史 西溪——耕读世家的世外桃源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众多文人雅士在此开创别业,其中以洪园、高庄最具规格,为极富中国传统特色的耕读世家。 杭州耕读文化发展史 闲林——山水天成,闲居林下 闲林,京杭大运河支流闲林港畔一座文明古镇。早在四五千年前,这一带就有人类聚居,从事农耕、渔猎、制陶等生产活动。隋末唐初,余杭县令张士衡告老返乡,闲居林下,修身养性,“闲林”即其意而来。 杭州耕读文化发展史 在城市中耕读 比城市更温暖,比乡村更文明 一条天目山路直达杭州市中心,全国惟此城市小镇 武林广场 钱江新城 西溪公园 西湖 晴耕雨读,一亩桃源 履迹相承,桃源小镇承续杭州千年耕读文化,基于西溪闲林的自然风貌,不仅以城市耕读文化作为小镇的文化精粹,更配建了诸多耕读配套,用以安放渴慕城市耕读的闲逸之心。 四庭墅 六合院 桃花溪谷 小镇中心 (缤纷里) 城市耕读馆 离不开的城市 回得去的田园 约3000亩城市农庄 相国寺、禅修堂 为什么对现代人而言,耕读与城市已不可分? 碧山计划 ——中国艺术家们的乡村复兴运动 “碧山计划”是一个关于知识分子回归乡村,重新激活农村地区的公共生活的构思,试图拓展出一种集合土地开发、文化艺术产业、特色旅游、体验经济、环境和历史保护、建筑教学与实验、有机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的乡村建设模式。 “碧山计划”在2007年由现代艺术家欧宁和左靖发起,在安徽省黟县碧山村进行实验。 在城市,如何安放孩子的自然天真? 70后爸爸在距离杭州100多公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