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共济失调23页.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传性共济失调23页

定义: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高度遗传异质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袭起病,逐渐加重的肢体及躯干共济失调。首发症状多为行走不稳,走路容易跌倒,步基宽大,逐渐出现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以致不能完成精细动作,还可合并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下肢可有病理征等 。 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常见,目前被统称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随着分子发病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SCA分型越来越细,已达30余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对少见,主要是Freidreich共济失调,西方人相对多见,主要表现为青少年起病的共济失调,多伴有智能障碍、骨骼畸形、心脏病变等。 x一连锁隐性遗传 SCA分型: 已定位的27种SCA基因——SCA1~8.10~23.25~28和30,其中12种已经克隆:SCA1,SCA2,SCA3,SCA4。SCA5,SCA6,SCA7,SCA12,SCA 13,SCA14,SCA17和SCA27。 SCA1,SCA2,SCA3,SCA6,SCA7,SCA17是由于各自基因的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展致病.这些扩展序列编码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链,被称为多聚谷氨酰胺疾病。 常见损害部位 神经系统 主要部位:小脑、脑干和脊髓 次要损害部位:周围神经、交感神经、丘脑、基 底节等 神经系统之外的损伤 骨骼、心脏、眼、内分泌和皮肤改变等 临床表现 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肢体、语言共济失调,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 临床表现 其他神经系统的表现:构音障碍、书写障碍、眼球震颤及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与肌萎缩、感觉障碍及肌张力障碍等 神经系统外的临床表现:骨骼畸形、皮肤改变、心脏疾病及内分泌异常等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MRI表现 MRI是目前诊断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的辅助检查 主要表现为小脑、脑干、颈髓或大脑皮质的萎缩,无增强 疾病特征性表现 SCA1表现为腱反射亢进、快速扫视震幅增高、运动诱发电位阈值升高、运动传导时间延长 SCA2为快速扫视速率显著下降、帕金森病样症状、肌阵挛、位置性震颤、腱反射消失及影像学可见桥脑萎缩 SCA3以突眼、肌束震颤、肌痉挛、舞蹈样动作、凝视障碍、凝视诱发的眼颤,帕金森综合征及周围神经病 疾病特征性表现 SCA4以小脑综合征和感觉性神经病 SCA5多为单纯的小脑综合征 SCA6除单纯小脑综合征外,多没有家族史,且发病年龄相对较晚 SCA7以视网膜变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点 SCA8主要表现为小脑综合征、晚发痉挛状态和较轻感觉性神经病 疾病特征性表现 SCA10为伴或不伴癫痫的单纯的小脑综合征 SCA11除单纯小脑综合征外,多为病程良性,伴有腱反射亢进 SCA12早期有上肢震颤、晚期可出现痴呆 SCA13多为儿童早期发病,以小脑综合征和精神发育迟滞 SCA14为早期发病的肌阵挛和共济失调 SCA16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头部震颤 SCAI7是小脑性共济失调、运动迟缓和痴呆 SCA3 SCA3 发病年龄为17-72岁 ,临床表现小脑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肌强直和突眼等 基因检测62-84 (12-41) MRI表现为第四脑室扩大 SCA2 5例SCA2患者主要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慢眼动、腱反射减低 基因诊断结果三核苷酸重复频率为41、 39、 44、 45和 36(正常为17-29 ) MRI显示1、2和3为小脑和桥脑萎缩,4与5则无明显萎缩 SCA6 SCA6:42岁时出现双手活动笨拙,走路困难,46岁在帮助下尚能行走,50岁时只能依靠轮椅,其父亲50岁时才出现临床症状 基因诊断重复23-25(正常4-13) MRI可见小脑萎缩,脑干正常 SCA7 SCA7MRI表现:44岁男性患者(A)与其4岁儿子(B)的MRI,(A)30岁时出现步态不稳和视力障碍,44岁时仍能行走,基因检测为44重复;(B)2岁时出现肢体共济失调和视力减退,4岁时出现构音障碍和不能站立,死于支气管肺炎 SCA17 SCA17:发病年龄19~48岁,表现为步态不稳、痴呆和帕金森综合症 基因诊断重复频率为47-55(正常为29-42) MRI表现为弥漫性皮层和小脑萎缩 谢 谢 遗传性共济失调 病名 比例 染色体 正常 CAG 异常 CAG 起病年 龄(岁) 病程 临床表现 SAC1 6% 6p23 6-36 39-83 10 60 15 (10-28 共济失调、眼外肌麻痹、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吞咽困难、痴呆、周围神经病 SAC2 15% 12q14 15-31 34-220 10 60 10 (1-30) 共济失调、慢眼球活动、视神经萎缩、周围神经病、痴呆 SAC3 21% 14q24.3-32.1 12-40 60-86 10-70 10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