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制度经济学专题研究)第8讲,宪制化.ppt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制度经济学专题研究)第8讲,宪制化.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五、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的 宪制化进程? 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不管未来中国的宪制化进程如何,一个显见且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中国未来社会的制度化建设,是躲避不了传统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儒家思想资源的。这一点已为许多中国学者所认识到,尤其是像杜维明这样当代儒家思想的传人和弘扬者。譬如,在前两年一次关于“儒家与自由主义”与陈名的对话中,杜维明教授说:“回顾百年的制度建设,一个基本现象,与儒家休戚相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中国学者长期萦绕于怀的制度安排,其基本思路是以牺牲儒家为代价,移植西方的制度架构。为了方便安顿这套架构,就必须彻底清算传统文化,斩草除根,开辟新田,以植新木。早期的自由主义者扮演的就是这样一种自毁家园的拓荒者”。现在看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精神遗产中,即使有全球化的当今大趋势下中国社会要走向宪制化已是不可逆转和迟早迟晚的事,但要全移植西方的宪政制度,既未必可能,也未必完全合适。 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这样一来,中国要形成并建构一个什么样的宪政制度,确实值得中国学界进一步思考核探索。但是,不管未来中国的宪制化路径如何走,但必须一方面要参照西方社会的宪政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也要从传统的文化资源中寻找“内生宪政因素”和“切合点”,——这也将是毫无疑问的。正如陈名所言,在未来中国社会的宪制化进程中,“排除儒家的制度安排是不能成功的;完全不参与制度安排的儒家同样也是没有生命的。否定了这两个方面,中国的制度安排必须有儒家的参与;而儒家的繁荣再生必须与制度安排结合”。有儒家精神参与的宪制化进程,不但是可能的,而且也已经有现实例证,并且已变成了一种实存。新加坡、韩国和中国的台湾,都是在儒家传统精神资源遗产开出了各自的民主宪政之路,并初步完成其社会生活形式的宪制化的进程。当然,无论是新加坡、韩国,还是台湾,其宪制化的民主政治体制的运作都不是没有问题的。 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然而,正如邱吉尔所见, “民主是个很坏的制度,但其他制度都比它更糟,所以只能用它;这是最低的要求”。 中国未来的宪政化将是怎样的? 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谢谢大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英国当代著名法学家(牛津大学)的 John Finnis 关于法治的基本判断:法治是指法律制度在法律上处于良好状态。他提出了法治的8个标准,以适应庞德所提出的“法律是使人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这一见解: 1,法律规则是可预见的、不溯既往的。 2,法律规则应是可遵守的。 3,法律规则已是公布的。 4,法律规则是明确的。 5,法律规则是相互一致的。 6,法律规则是稳定的。 7,适用于相对有限情况下的命令应在已公布的、明确的、 稳定的、和比较一般的规则的指导下制定。 8,有权以官员资格制定、执行和适用规则的人,自己应该 首先遵守规则,以做到真正一贯地本着法律的精神执行 了法律。 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对法治的理论论证: 第一,法律为国家意志,所以,国家应当以法律治天下。(这里可以看得出来,梁启超还区分不出rule by law与rule of law) 第二,“法为天下之公器”是普遍有效的规范,既然如此,能否实行法治就成为文明程度的标志。梁启超说: “今世立宪之国家,学者称为法治国。法治国者,谓以法为治之国也。夫世界将来之政治,其有能更微于今日之立宪政治者与否,吾不敢知。藉曰有之,而要不能舍法以为治,则吾敢断言也。故法治者,治之极轨也。文明之根源有定者何?其法愈繁备而愈公者,则愈文明;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