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培训资料.ppt
7.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 水是危害路基路面的主要自然因素。分析路基沉陷、冲刷、坍塌、翻浆,沥青路面松散、剥落、龟裂、水泥路面唧泥、错台、断裂等病害,都不同程度地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有关。
水的作用加剧了路基路面结构损坏,加快了路面使用性能的变坏,缩短了它们的使用寿命。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7.1.1 路基路面排水的目的与要求
大气降水至地表后分成两部分:
形成地表径流
渗入地层(地下水);地面泾流将顺如下路径进入受水体:
路面两侧
路基基身、下侧
沟渠、河道
在此过程中,地面水浸湿和冲刷路基的各个组成部分,削弱其强度、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而地下水则使地基或坡体的岩(土)层受到软化、潜蚀,管涌等破坏作用。
7.1.1.1 路基排水设计的目的
目的:
汇集路表范围内的地表水,迅速排出路界
减少地表水对路基路面的危害、对行车安全的威胁
拦截路界外可能流入的地表水 。
;要求:
拦截路基上方的地面水和地下水,迅速汇集基身内的地面水,把它们导引入顺畅的排水通道,并通过桥涵等将其宣泄到路基的下方。而在排引有困难时,也可将地面水拦蓄在坡顶。
降落在路基基身范围内的水,则应将其迅速汇集,并引导和宣泄至路基下方,以免停滞在基身范围内浸湿基身而降低强度和稳定性。对于路基下方,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路基上方宣泄下来的水流或者路基下方水道内的水流,应防止它们冲刷路基坡脚,危及路基稳定性。
7.1.1.2 施工过程路基路面排水的要求
校核全线范围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和妥善,必要时应予以补充或修改;
重视排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设置施工现场的临时性排水措施,保证路面和路基正常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
消除路面路基和土体内与水有关的隐患,保证公路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7.1.1.3 养护过程路基路面排水的要求
定期检查与维修排水设施,保持排水设施正常使用,水流畅通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路基路面排水条件。
7.1.2 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因势???导, 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
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 一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设置的排水沟渠,宜短不宜长,以使水流不过于汇集,做到及时疏散,就近引流。
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增设涵管、加大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并做到路基排水有利于农田排灌。路基边沟一般不应用作农田灌溉渠道,两者必需合并使用时,边沟的断面应加大,并予加固,以防水流危害路基。;7.2.1 地面排水设备
常用地面排水设备: 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
7.2.1.1 边沟
边沟,挖方路基路肩外侧及低填方路基坡脚外侧和路肩外缘均设置的纵向人工沟渠。
功能:
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保证路基稳定。;作用和要求:
边沟排水量不大,一般不需要进行水文水力计算,依沿线具体条件,直接选用标准横断面即可。边沟由于紧靠路基,通常不允许其它排水沟渠的水流进入,亦不能与其它人工沟渠合并使用。
边沟不宜过长,应尽量使沟内水流就近排至路旁自然水沟或低洼地带,必要时增设涵洞,将边沟水引入路基另一侧排出。
边沟的纵坡(出水口附近除外)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平坡路段,边沟仍应保持0.3%~0.5%的最小纵坡。边沟出水口附近,以及排水困难路段,如回头曲线和路基超高较大的平曲线等处,边沟应进行特殊设计。
边沟按公路等级、所需排泄的流量、设置位置和土质或岩质选用三角形、碟形、梯形或矩形横断面,如图7-1,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宜采用三角形或蝶形边沟;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采用梯形横断面。;边沟形状示意图;截水沟 布置示意图 ;7.2.1.2 截水沟
截水沟(又称天沟),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的上方的适当位置,拦截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水的人工沟渠。
功能:
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护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水流冲刷和损害。
上图为路堑段挖方边坡上方设置的截水沟示例之一,图中距离d,一般为5m,土质不良地段可取10.0m或更大。截水沟下方一侧,可堆置挖沟的土方,要求做成顶部向沟倾斜2%的土台。路堑上方设置弃土堆时,位置及断面尺寸,如图7-3所示。
;功能和要求
降水量较多,且暴雨频率较高,山坡覆盖层比较松软,坡面较高,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段,应设置截水沟,必要时可设置两道或多道截水沟。
山坡填方路段可能遭上方水流作用时,必设截水沟拦截山坡水流保护路堤。(图7-4),截水沟与坡顶之间,间距不小于2.0m,并做成2%向沟内倾斜的横坡。
截水沟应结合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超导核磁共振谱仪上机操作教材课程.ppt
- 超市商品库存相关管理培训.ppt
- 超市商品相关管理.ppt
- 超市实习报告演示教学.ppt
- 超市新进人员相关培训教材教案(最新.ppt
- 超市服务规范(图片 讲解) 讲解材料.ppt
- 超市盘点幻灯片课件.ppt
- 超市连锁---超级市场基础(ppt 16) ——广东华润储备干部相关培训教材.ppt
- 超微粉碎技术 知识在食品加工行业有何好处? .ppt
- 超炫动画欣赏教程文件.ppt
- B-TrunC TM 02.003.01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测试方法 基站与核心网间接口 第1部分:集群 V3.0_024931.pdf
- B-TrunC TM 02.001.01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测试方法 空中接口 第1部分:集群 V3.0_024544.pdf
- B-TrunC TM 02.008.01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核心网设备测试方法 第1部分:集群 V2.0_113826.pdf
- 小松KOMATSU-WA380-8驾驶操作与维修保养说明书手册.pdf
- B-TrunC TS 01.00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接口技术要求 终端到集群核心网接口 V3.0_105851.pdf
- B-TrunC TS 02.002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端到端流程 V2.0_115258.pdf
- JLG-1932R-Scissor-Lift-Operations-Manual高空作业升降平台操作与维护说明书手册.pdf
- 卡特CAT-TL1055驾驶操作与维修维护说明书手册.pdf
- B-TrunC TM 02.003.02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测试方法 基站与核心网间接口 第2部分:宽带数据 V3.0_025002.pdf
- B-TrunC TS 03.014 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三阶段)定位业务技术要求_051346.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