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铅笔头: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成长困境化解的途径 张朝林 长春工业大学 chaolin007@一、为什么聚焦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 一、为什么聚焦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 对该问题的认识基础 李嘉诚基金会宁养服务(2009—2015) ——癌症患者最放不下的是未成年的孩子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百村调查”(2010—2015) ——村里的孩子因教育环境恶化早早偏离发展目标 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2015) ——无数未成年孩子成为城市非法打工者 一、为什么聚焦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 民政部“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3—2014) ——延边朝鲜族地区留守儿童因富养而陷入成长困境 中国神华集团“残疾儿童医疗救助”(2014) ——患病儿童渴望健康,渴望读书和自由成长 长春市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项目(2014—2015) ——困境剥夺了农村儿童分享现代文明的机会 吉林省共青团“爱让阳光更明媚”(2015) ——阳光无法照耀困境孩子的心灵 我的学生——云南的邱方、广西的罗旭、江西的李文霞 一、为什么聚焦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 由此得出 二元制度农村生活最苦 —农村的孩子因留守最孤独 离家读书而不能住在学校最难 —而更难的是离家离学校去私人家庭寄宿 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缺失的不只是亲情 —还有教育资源和成才条件 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亟需社会关注和帮助 二、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成长困境 (一)关于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theleft-behind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二、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成长困境 全国妇联数据 新华社2013.5.10全国妇联发布 《中国农村留守农村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 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 二、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成长困境 关于打工与留守的 “闲言碎语” 中国农村研究院的“中国百村调查”(2009-2015)和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2014) 村民自嘲孩子在家没人管管不好“父母‘赚了票子,丢了孩子’”; “外出打工者都是‘亲生后母’”; “打工者‘鼓了钱袋子,误了孩子一辈子’”; 笔者个人调查感怀,在农村“过去一台电视机毁了一个人,现在一只手机就毁了孩子一生的前程”。 二、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成长困境 留守儿童缺失的不仅是亲情 农村留守儿童确实处于不利的情势下。这种不利不仅是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所带来的亲情缺失,从而导致一定的心理、教育、健康、安全的问题,更在于各种不利结构的交织和可利用资源的匮乏。(谭深等人的研究) 二、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成长困境 “拆分型家庭模式”导致留守儿童利益边缘化 农民工被动的“拆分型再生产模式”所导致的“拆分型家庭模式”,农村社会在结构层面的解体,二元分割下的农村教育,等等。 每一项制度结构都使留守儿童处于边缘的位置。 社会的流行思潮(如功利主义价值观)对整个社会包括儿童的侵蚀,精神健康恶化、自杀、犯罪等儿童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加剧,这些不良后果的承担者也往往是那些边缘人群。 二、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成长困境 农村儿童自主权益不充分,纠错机制未建立 当下的赋权模式面临着特殊的困难: 一是成人社会没有充分尊重儿童青少年的自主性; 二是儿童表达没有正式的渠道,也没有培育起儿童表达的文化; 三是社会对儿童参与缺少必要的认识以及促进儿童参与能力的准备等。 如儿童不愿上学读书,甚至长时间旷课,家长缺乏有效纠正办法,学校也不能够借助法律维护儿童权益。 (卜卫《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和支持行动模式的分析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8.6)。 二、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成长困境 留守儿童的种种“代管模式”效用有限 一些被倡导并广泛采用的模式如“代理家长”、留守儿童托管家庭、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等,尽管被描述为效益显著,但实际上这些“替代模式”与亲子教育的结果相距甚远。 (高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4期。) 二、农村留守寄宿家庭儿童成长困境 父母与儿童分离时间长短与心理问题正相关 对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分类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