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乔木植物功能型分类
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乔木植物功能型分类-农学论文
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乔木植物功能型分类
郑振宇,龙翠玲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 550001)
摘要:以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部位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通过计算重要值,选取22个优势度相对较大的乔木树种进行种间联结及相关性分析,以?字2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来测定乔木优势种间的联结性,根据优势种间的联结性及其在不同地形部位的数量变化来划分植物功能群。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乔木树种可划分为5组功能型,第一组功能型为轮叶木姜子、黄梨木、梓叶槭、掌叶木、云贵鹅耳枥、翅荚香槐,以轮叶木姜子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坡地地形中;第二组功能型为青冈栎、圆叶乌桕、朴树、齿叶黄皮、桂皮、香港四照花、狭叶润楠、灯台树,以青冈栎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漏斗地形中;第三组功能型为四照花、尾叶罗伞、樟叶槭,以四照花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漏斗地形中;第四组功能型为多脉榆、黄连木,以多脉榆为优势种,较均匀地分布在漏斗、坡地和槽谷地形中;第五组功能型为巴东荚蒾、香叶树、柿树,以巴东荚蒾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槽谷地形中。不同功能型对不同地形部位的适应特征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茂兰;喀斯特森林;功能型;优势种;种间联结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0843-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18
收稿日期:2014-06-30
基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2)2280号]
作者简介:郑振宇(1989-),男,河北唐山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生态学,(电话)13595078295(电子信箱)1066757675@qq.com;
通信作者,龙翠玲(1973-),女,教授,博士,(电话)13595078295(电子信箱)longcuiling898@163.com。
植物功能群是指对环境条件表现出相似反应,对主要生态过程有相似影响的植物组群,以植物功能群为研究单元能降低复杂生态系统的研究难度,提高研究效率[1]。目前,许多生态学者正在研究全球变化条件下不同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特征[2]。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往往是该地区气候、地理与土壤特征的综合反映,体现了植被与动植物物种地带性分布特点[3],影响了植被的结构,反映着一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状态。喀斯特森林是一类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与常态地貌上的森林植被相比,无论在生态环境、森林群落性质、群落外貌、区系组成、水平和垂直结构及演替更新动态,乃至系统内动物区系、种群发展及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4]。在严酷的喀斯特生境中各植物物种经过长期的进化,在形态、生理及生态特性上形成了一系列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对策,具有相似适应对策的物种经常相伴出现,种间联结性较强,随生境的变化趋于一致,形成相对稳定的植物功能型。因此,研究茂兰喀斯特森林乔木优势种植物功能型,有助于分析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期深入揭示喀斯特森林植物与环境的动态关系。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贵州省南部黔、桂交界处的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25°09′-25°20′N,107°52′-108°05′E)。区内为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地貌,海拔最高1 078. 6 m,最低430 m,平均800 m以上。成土母岩以中下石炭纪白云岩及石灰岩为主。年均温15.3 ℃, 7月均温26.4 ℃,1月均温8.3 ℃,≥10 ℃ 积温5 727.9 ℃,年均降雨量1 320.5 mm,全年平均相对湿度83%。土壤以黑色石灰土为主,土层浅薄,地面岩石裸露,pH 7.5~8.0,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特别丰富[5]。
2 研究方法
2.1 野外调查
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在槽谷、坡地、漏斗3种地形部位设置10 m×10 m的样方进行每木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样方中乔木、灌木的种类、个体数、高度、胸径或基径和冠幅。此外,在样地中随机设置5个1 m×1 m的小样方调查草本、乔灌幼苗的种类、个体数和盖度等内容。以朱守谦等[6,7]对茂兰喀斯特森林进行大量样地调查所确定的最小表现面积900 m2作为依据,每个地形部位所调查的样地总面积为1 200 m2。
2.2 种间联结测定方法
根据重要值,选取22个乔木层优势种进行种间联结分析,即组成30×22的数据矩阵。建立2×2联列表,并根据原始资料矩阵,计算各种对的a、b、c、d值。以χ2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