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文化知识通论课件)第四章中国文化知识的主要门类(古代史学).ppt

(中国文化知识通论课件)第四章中国文化知识的主要门类(古代史学).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知识通论课件)第四章中国文化知识的主要门类(古代史学).ppt

陈尚君教授 陈尚君,浙江慈溪人。1952年生于江苏南通,1969年初中毕业在江苏海门江心沙农场务农8年。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次年考取研究生,师从朱东润教授研究唐宋文学。1981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导,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有《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 、《唐代文学丛考》等。 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及其代表作 《汉书·艺文志》 班固为纪西汉一代藏书之盛,根据西汉刘歆《七略》增删而成,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共收书38种,596家,13269卷。《汉书·艺文志》开创了史志目录的先例,以后史书多仿其例而编有艺文志或经籍志。由于《七略》已亡佚,《汉书·艺文志》便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 唐代杜佑著成我国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通典》。《通典》记载历代制度沿革,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唐虞,下迄唐天宝年间,全书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每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其中以唐代叙述最详。 典章制度的渊海 郑樵《通志》 南宋史学家郑樵撰成200卷的纪传体通史《通志》。其纪、传部分,几乎全部摘抄诸史原文,并无新意。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书中的“二十略”,“略”即各史的“志”。“二十略”意在“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充分体现了“会通”的史学思想。 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末元初大史学家马端临,竭20年精力,撰成纪历代典章的通史《文献通考》。此书记载从上古到宋宁宗嘉定末年的典章制度沿革,共348卷。作者搜集材料,一靠书本记载(“文”);二是学者名流的议论(“献”)。详加考证,去伪存真,区分类目,排比编纂,就是“通考”。这种方法开后世历史考证学的先河。《通典》一书的精华,已包涵在《文献通考》中。 三通、续三通、清三通、十通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 乾隆时期敕撰《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合称“续三通”。 乾隆时又敕撰《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合称“清三通”。 “三通”、“续三通”、“清三通”和清末刘锦藻私撰的《清朝续文献通考》合称为“十通”。 道情·时文叹(清·徐大椿) 读书人,最不济; 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计!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 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 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 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努尔哈赤的用人观 据《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曾谕示群臣说:“治理大国之政,统领众多之兵,臣少则何济于事?作战勇敢者,赐之以功;有益于国政之忠良者,录用之以辅政;识古之善政者,用以讲所知之善政;有用于筵宴者,委以筵宴之任;无才而善唱者,可俾其歌于集众筵宴之所。如此,使之亦为一有用之才也。”遂命从各路僻乡,访查贤良有用之人。(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9页)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一种史书体裁。南宋袁枢以事为纲,将《资治通鉴》中千余年史事,按时间顺序,分编为239个题目,“每事各详起迄,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 ,撰成《通鉴纪事本末》。明清两代,颇多仿效之作。有《绎史》(从远古至秦末)、《左传纪事本末》(春秋时期),《续通鉴纪事本末》(北宋至元末)、《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 《清史纪事本末》,分别可与编年、纪传相配合。 纪事本末与史评 纪事本末体 古代史书原有两大体裁:纪传体、编年体,各有优缺点。前者往往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描述发生在同时期的事件时,很难体现出相互之间的关联。后者虽然时间概念很强,但显得支离破碎。因此后来便出现了另一体裁,取两家之长,补两家之短,这就是纪事本末体。 它先将重要事件分门别类整理,然后按时间顺序,详述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比如“玄武门之变”的相关记录,原本分散在唐史各个部分,纪事本末体把这些内容提取出来,先讲它的起因,再讲过程,最后讲结果,使人全面完整地了解事件来龙去脉。 “史评” “史评” 所谓“史评”,系指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史评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重在批评史事,一类重在批评史书。批评史事者,是指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加以评论。这种评论,《左传》、《史记》开了一个头,唐宋以来,评史之风颇盛,清代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更是史论的代表作,其中蕴含有深刻的历史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通论 南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讲师 陈圣宇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 第三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主要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