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小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方法的运用浅析.doc

民族地区中小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方法的运用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地区中小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方法的运用浅析

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方法的运用浅析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如何让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思维能力的竞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小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原则、方法。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学校)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中小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就思维能力及中小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方法 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反映。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从导入新课到概念的形式以及运用都是一思维活动。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乘法公式类比;在学习二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议程的根与系数性质类比。通过多次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大体上,可以把思维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种:(1)分析与综合,(2)归纳与演绎,(3)类比与联想,(4)抽象与概括。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法运用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热情高涨,才能大胆想象、敢于质疑、有所创新,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因素,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课堂教学中有思维培养的内容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使教学富有实践性、科学性、现代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中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中学习争辩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1)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要求学生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问题的教学。多提可能导致数学知识产生的问题,使其整个课堂教学的起点,提示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好的数学问题能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并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 如解求值题:已知(X+Y+7)2+(X-Y-3)2=0,求 (X2+Y2)+(X-Y)2的值,我们将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①(X+Y+7)2+(X-Y-3)2=0,②(X2+Y2)+(X-Y)2,经过分析后可发现由①得:X+Y=-7;X-Y=3由②得:(X2+Y2)+(X-Y)2=(X+Y)2+(X+Y)(X-Y),综合①、②运用整体代入法即可求解,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运用。又例如,小学生开始熟悉大小、长短、多少,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留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 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一般而言,热烈活动的讨论课堂是讨论成功的重要标志,但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