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诗人梅花情结探析
                    唐宋诗人的梅花情结探析
    摘 要:梅花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受到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合为一体,梅花的艺术形象既有理性也有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本文就以宋诗为中心,谈谈诗人的梅花情结。 
  关键词:宋代 诗人 梅花情结 
   
  早在魏晋时期,梅花就被写入诗歌中,人们首先把它作为一般春花春树认识和描写,比如萧纲的《雪里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赢。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而不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就自然产生了梅花独有的意象。 
  尤其是宋代,生活在龌龊尘世,志不得伸的诗人们更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穷冬万木产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描绘了梅花娴雅不俗,耐得寒冷,饱经霜打依旧傲然挺拔的贞秀丰姿。宋初诗人韩维眼中梅花就是如此孤高绝俗,在严寒霜雪中保持铁骨芳姿。《劲谢》描写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梅花:“自持孤石比坚性,不与众木争芳姿。”(释显忠《石缝梅》)虽生长环境不好,但依然顽强,自下而上,不随俗浮沉而保持真我。 
  北宋中期,经过苏轼等人的吟咏,梅花的君子意象得到进一步深化。苏轼写了大量咏梅诗,在其诗中带有强力主观表现性,一方面如前人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孤芳自赏、幽洁自持的性格志趣,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内心深处与世委蛇而又不甘沦弃的孤清与落寞。《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再用前韵》:“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粘空樽。”《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等诗都可体现苏轼咏梅诗中高洁之志与孤寂之感交渗一体的双重感情取向。在苏轼以后,也有不少借咏梅感慨落寞孤独的诗篇:沈与尔《次韵梅花》:“岁寒为尔添愁绝,倚树微吟亦??伤。”在寒夜独倚着树而叹息,是何等寂寥索寞。陆游也甚爱梅,在《城南王氏庄寻梅》中写下了“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寂寞终自香,孤贞见幽姿。”的诗句,以盛开的梅花无人去欣赏,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另外李少云的《梅花落》:“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深似我,零落此山中。”此比喻极为明显:抱负既然不能伸展,唯有顾影自怜了。这些诗篇不但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思想感情,其中蕴涵的那份幽独寥落、冷清荒寒的感觉正是当时士大夫在仕途挫折时的经常体验。 
  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士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而且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很多诗人寄情于山林,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象――隐者高士的意象。 
  梅花开在残腊初春之际,长于高山纲谷、水驿荒村,但它清香依旧,洁白无瑕,给身处逆境的诗人以无限慰藉。王琪的《梅花》:“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所表现的是一种平淡恬静的生活态度。张舜民的《望子岭梅花方开用黄道韵》:“木海亭前花似锦,岭头梅蕊怯风沙。正如隐者归幽谷,鹤版征书未到家。”吕本中的《早梅》:“独自不争春,都无一点尘。”韩元吉的《梅花》:“本来淡薄难从俗,纵入纷华亦绝尘。”含括了老庄的虚静淡泊、萧散自得的隐士襟怀,更包含着对个人志节操守的重视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维护。梅花自古就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早在柳宗元《龙城录》里已记载了一个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就是梅花所化。此后诗人就爱将梅花比拟“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这是由于梅花本身具有美人姿态,有清冷淡雅的美,使人不由得将其看作是“客来惊起晓妆匀”的女子,是忽然发现的惊心动魄的“空谷佳人”。 
  宋初诗人梅尧臣笔下的梅花是玲珑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红梅》)在吴颐《次韵宪宣德红枨诗韵》里梅花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处子:“玉骨冰肌冷照人,匀红轻盈绛罗巾……寄声闭户英夫子,体取居尘不杂尘。”也有诗人将梅花描绘成一个冰肌雪肤玉骨霜心的仙子,如晁端友的《梅花》:“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萼裹瑶英。”朱熹的《次韵列秀野前树梅》:“玉立寒烟寂寞滨,仙姿潇洒净无尘。”陆游的《湖山寻梅》“骑龙古仙绝火食,惯住空山啮冰雪。”在周必大眼中梅花既有仙子的袅娜多姿,又有邻家女子的娇涩可人,《次韵史院洪境卢简洋馆中梅》:“初疑太真欲起舞,霓裳拂拭天然姿。又如东家窥墙女,施朱映粉尤相宜。”更有诗人将梅花比喻为思念爱人的:“秋水娟娟隔美人,江东日暮几重云。孤灯竹屋霜清夜,梦到梅花即见君。”可见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高尚与尊贵。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