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室宁静学测试题 Microsoft Word 97 文档
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大气污染问题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三个方面:
A、温室效应
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而引起的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情况,则称温室效应。这类痕量气体,即叫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O3、N2O和氯氟烃(氟利昂)等,其中尤以CO2的温室作用最明显。
B、酸雨
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或其它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酸雨的危害主要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与结构,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腐蚀建筑物和损害人体的呼吸道系统和皮肤。
C、臭氧层耗竭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之一,其主要浓集在平流层中20-25km的高空,即大气的臭氧层。臭氧层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界以及调节地球的气候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在平流层内运行的飞行器日益增多,人类活动产生的一些痕量气体如N0。和氯氟烃(氟利昂) 等进入平流层,使臭氧层遭到破坏,以致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
核灾害
核的可怕之处在于 其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物,可以杀伤动植物的细胞分子,破坏人体的DNA分子并诱发癌症。核事故虽然很少但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3)1961年1月3日,美国的爱达荷福尔斯的一个核电站的一座实验反应堆发生事故,造成三名技术人员死亡。
化学污染问题
它污染了空气和水源、侵蚀了土壤、扰乱了大气循环、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使地球患上了“综合不适症”。
如:备受关注的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引起的松花江水环境污染问题。
4)航空航天工业灾害
(1)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
(2)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
5)交通运输事故
工业、矿山灾害
如何看待安全科学?
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从以上的几种论述中,我们对安全科学的概念可有以下几点认识:
(1)研究领域:包括人类的生产、生存和生活活动。
(2)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技术系统领域的灾害或事故(技术灾害与人、机和环境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3)目的: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避免物质财产的损失,保障技术功能和环境的安全。这就使安全科学的目的从单纯着眼于人而扩展到人一机-环境的安全性。
(4)任务:不仅要研究实现安全目标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还要研究安全的理论和策略。
(5)特点:综合性与交叉性。
安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2.安全的随机性 3.安全的相对性 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 5.安全的经济性 6.安全的复杂性7.安全的社会性 8.安全的潜隐性
燃烧的本质是什么?
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氧化反应。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
根据这三个特征,可以区别燃烧现象与其他氧化现象。
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虽然同时发光、放热。
铁生锈是一种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铁。
煤、木炭点着后即发生碳(C)、氢(H)等元素的氧化反应,同时放热、发光,这就是一种燃烧现象。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1)可燃物;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成为可燃物。如氢气,稻草。
2)助燃剂;凡是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剂,或叫氧化剂。最常见的有氧气。
3)点火源;点火源是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有时也称着火源。常见的有打火机,火柴等。
燃烧的类型有哪些?
1)闪燃
闪燃是可燃性液体的特征之一。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汽存在,蒸汽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对同一种液体,温度越高,蒸汽浓度越大。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混合会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当液体升温至一定的温度,蒸汽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如有火焰或炽热物体靠近此液体表面,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闪燃。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燃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萘和樟脑等,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升华),也会发生闪燃现象,也有闪点。
在闪点温度下,生成的蒸汽不多,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液体蒸发速度还不快,来不及供应新的蒸气使燃烧继续下去,所以闪燃一下就灭了。但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当可燃性液体温度高于闪点时,随时都有被点燃的危险。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液体的闪点(即火灾危险性不同的闪点),采取相应的防火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