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虚体质判定的文献依据及其兼夹状况
1、气质体虚的判定
??? 气虚体质是指在人体物质精、气、血、津液中以气的亏虚为主的一种体质类型。该体质有潜性和显性的不同,潜性气虚体质,其身体并无明显的不适,或仅具有轻度的气虚表现,因此,单从症状、体征上难以判定,但可以从年龄、家族史、个人史、经常所患疾病等方面加以分析判定。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当气亏较甚,体质偏颇较重时,则会出现显性气虚体质,表现出某些体征和不适。本文所论气虚体质的判定,主要指显性气虚体质而言,判定依据则主要从古代文献中对气虚的症状、体征的描述中加以概括。
??? 古人对气虚的描述,内容极为丰富。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又曰:“代则气衰,细则气少。”宋代陈言曰:“气不足,重力便喘咳,远行久立皆不任,汗出,鼻干,心下急,苦悲伤,卧不安。”[1]李东垣亦曰:“损伤元气,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软……自汗尤甚,无气以动,懒于言语,动作喘乏。”[2]等。
??? 笔者从70多种古代医籍中随机抽取有关气虚的论述,对气虚的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粗略统计。从统计结果来看,古人对气虚体质的认识,主要是从气息、机体活动状态及精神状态的异常加以描述。其中少气(或懒言,或短气)占症状表现的46%,倦怠乏力占31%,精神疲惫占10.7%,自汗、头晕、动则气喘等占12.3%。上述症状即气虚体质的常见征象。另外,根据气虚的程度不同及脏器虚损的侧重不一,其症状表现亦各有差异。
??? 从对脉象的统计来看,主要以虚脉类为主,其中,弱脉占统计总数的14.8%,微脉占12.8%,细脉占12.3%,濡或软弱占10.8%,虚脉占12.8%,大脉占7.3%,浮脉占6.9%,迟脉占4.4%,代脉占4.4%,其余小、涩、缓、短、结等共占18.4%,且脉象之后多标有“无力”二字。可见脉象虚弱无力为气虚体质的重要标志。
??? 从对面色统计来看,主要以色白、白光白或萎黄为主,未发现提到其他颜色者。可见,面色白光白或萎黄,也是气虚体质的重要特征。
??? 从对舌象的统计来看,主要以舌白嫩胖,边有齿痕,苔薄白为主。这一统计结果与现代体质研究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可谓气虚体质的又一特征。
??? 从对形体的统计来看,由于气虚体质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故可见于各种形体之人,但以论述瘦人或肥胖之人气虚者较多,如《灵枢·逆顺肥瘦》认为瘦人有“易脱于气”的体质特点,属于潜性气虚体质。《灵枢·论勇》论述“薄皮弱肉”之瘦弱之人易于感触外界风邪,对此,陈梦雷等注云:“薄皮弱肉,则脏真气虚矣。”[3]此即言瘦弱人有气虚体质的特点。对于肥胖人,张景岳云:“何以肥人反多气虚?盖人之形体,骨为君,且肉以血成,总属阴类,故肥人多有气虚之证。”[4]清代石寿棠曰:“诊其人之病,顺先辨其人气质阴阳,金水之质,其人肥白,多属气虚。”[5]所指金水之质即是肥胖人气虚体质。王琦等统计研究表明,肥胖人兼有气虚表现者占85.3%。[6]因此,从形体来看,瘦人或肥胖人多气虚体质。
??? 另外,由于寒或热均可伤气,因此,气虚体质之人寒热耐受能力差,故其人夏天怕热,冬天怕冷。
??? 2、气虚体质与其他体质的兼夹状况
??? 气虚体质研究是分类研究体质的一个方面,通过揭示“气”这一体质要素的规律性,为整体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临床上认识个体的体质特征提供理论依据。由于每个人体都是由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构成,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因此,对于某些人来说,其体质可能是一种兼夹体质。由于气虚则生血不足,气虚则血行不畅,气虚则水停,故气虚体质容易与血虚、血瘀、痰湿体质兼夹。简述如下。
??? 2.1气虚兼血虚体质
??? 气虚兼血虚体质,是指“气”与“血”均不足的一种体质类型,由气虚不能生血所致。现代中医体质研究中,匡调元六分法的“倦白光质”,林齐鸣九分法的“气血亏虚质”,包含有这种兼夹类型。匡氏归纳其临床特征为:面色白,气短懒言,乏力眩晕,心悸健忘,脱肛感,动辄汗出,子宫下坠感,月经淡少,脉细弱无力,舌淡。[7]林齐鸣归纳的气血亏虚质临床特征为:形态:多瘦弱或虚胖,毛发易落,面色皮肤多白或萎黄,又目胞淡白,唇口淡白,齿易松动,肢体软弱乏力;舌脉:舌质偏淡萎软,苔白,脉偏软弱无力;神态:精神多不振,神情偏淡漠;性格:无特殊或偏软弱;饮食睡眠二便:胃纳较差,常偏食,睡眠一般,大小便多或正常,但大小便后可有空虚气短;年龄:多见于中老年;对外环境的适应:对四季气候变更常不易适应;自体感觉:常感周身不适,心力不足,肢体乏力,出现头晕,耳目不聪,心神不定;病理特点:易感外邪,即病之后多从虚变。[8]本型常见产育之后、虚劳、眩晕、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及各种出血性疾病。
??? 2.2气虚兼血瘀体质
??? 气虚兼血瘀体质是指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流不畅而致瘀血内阻的一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