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上课)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行省的设置: 元朝以 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此外还有两个单 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 ”)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 、青海部分地区)。 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①行省成为 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 的节制。 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 ;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 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 制度,不得调动 军队。②行省官员要 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 进行监督,同时采 取 等形式加以控制。 3、行省制度的意义: 加强了元朝的 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 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 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的 开端。 四、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监察官员和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五、选官制度的变化 特征:(1)皇权确立后不断加强,君主主宰国家的一切大权。相权被不断分割,且权利日益削弱,对皇权的威胁也日趋减弱。 (2)历代王朝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丞相制 内阁制 职责相同 不同 地位 职权 对皇权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参与决策 总领百官 无决策权, 职权不明,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信任与支持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法定 决策机构 非法定、非正式 咨询机构(顾问) 明代内阁制与丞相制比较: 内阁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设 拓展延伸 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咨询机构);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③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秦朝(形成) 两汉(巩固) 隋唐(完善) 元(新发展) 宋朝(加强) 明清(顶峰) 地方分权 集中 中央集权 集中 皇帝 秦--清 政治制度的演变与趋势 1、设置的目的: 3、设置情况 2、开始的时间: 汉武帝时期: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 西汉时期: 御史大夫主管的机构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以后历朝:监察机构设置:御史台()、都察院(明清)等。监察官员:提点刑狱司(宋)、监察御史(元) 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当然,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有限。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贪赃枉法现象司空见惯。 4、作用评价:P14 秦 代 选官制度 实行时间 特 点 评 价 世官制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先秦时期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 明清时期 官位世袭 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 考试选 官制度 下层人士一般 没有参政的机会。 百姓不得参与, 民意无从体现。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 (2010年温州一模,26分) 材料一:察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长官举荐;“人、门兼美”。科举制:“以文取士”;自由报考;“取士不问家世” 材料二: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面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 问:(1)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有哪些变化?(10分) 1)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任用的选官制度。 2)变化: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品德学问到更注重才能(考试成绩)。 (2)概括科举制的作用(8分)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8分) 3)变法必设学堂,设学堂必废科举。 原因:科举志社会障碍;变法图强需有识之士;培养新式人才的需要。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 1.演变历程: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检验医学室内质控图模板.xls VIP
- 酒店工程部服务意识培训.ppt
- 2014款雷克萨斯CT200h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示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SMED快速换模完整.doc VIP
- 《婴幼儿回应性照料》第八讲.pptx VIP
- 乳胶漆施工工艺55页课件.ppt VIP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全集(1215张).pptx VIP
- 2025至2030中国村镇银行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发展战略报告.docx
- JTG D 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_(高清版).pdf VIP
- 道奇-JCUV-产品使用说明书-Journey Crossroad 旅行版(2.4L)-JCUV (B6F)-2013款酷威用户手册(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