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平台结构设计课件海洋油气开发的发展历史.ppt
海洋平台发展历史和海洋油气工业发展趋势;主要内容; 人类最早的海上石油开采,可以追溯到1887年。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圣巴巴拉附近海域,人们采用木质结构钻塔实施钻井(在海里打桩建造码头,在码头上钻井,而后又发展成在海里修建木头栈桥,在栈桥上钻井)。; 1920年,委内瑞拉在马拉开波湖发现油田。该湖水深3.5~4.3m 。为开采湖底石油,建造了木结构石油钻井平台,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固定式海洋平台。
1930年,前苏联在里海巴库地区采用人工岛的方式钻井和采油。
; 科麦吉石油公司于1947年在墨西哥湾 路易斯安娜地区14英尺水深中,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钢结构固定平台,在上面安装了离岸油井。; 导管架平台又称桩式平台,是由打入海底的桩柱来支承整个平台,能经受风、浪、流等外力作用,可分为群桩式、桩基式(导管架式)和腿柱式。
钢质导管架平台由导管架、桩基和顶部设施(甲板结构和甲板模块)组成。;早期固定式平台的发展历程; 1949年初,美国人约翰·海沃德发明布伦顿一20 型坐底式钻井驳船。该方案采用可沉没坐底的双甲板驳船。船的下部是水舱,灌进水去,船就下沉,坐落在井位上;抽出水,船就上浮,可以移动。甲板上安装钻机等设备。
它重2000吨,吃水5英尺,重心在龙骨上方30英尺。它由3条拖轮牵引,航行70英里到达井位。中途遇到每小时25英里的大风,船安然无恙。它坐落到海底就得到了平衡。在井场4 个月,钻成了一口深达10906英尺的井。在此期间,它经受住了每小时70英里以上的大风。完井以后,此船顺利浮起,移往新的井位。; 坐底式钻井平台又叫钻驳或插桩钻驳,适用于河流和海湾等30m以下的浅水域。坐底式平台有两个船体,上船体又叫工作甲板,安置生活舱室和设备,通过尾部开口借助悬臂结构钻井;下部是沉垫,其主要功能是压载以及海底支撑作用,用作钻井的基础。
两个船体间由支撑结构相连。这种钻井装置在到作业地点后往沉垫内注水,使其着底。因此从稳性和结构方面看,作业水深不但有限,而且也受到海底基础(平坦及坚实程度)的制约。所以这种平台发展缓慢。;早期的各类坐底式平台; 我国渤海沿岸的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和辽河油田等向海中延伸的浅海海域,潮差大而海底坡度小,坐底式平台仍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80年代初,人们开始注意北极海域的石油开发,设计、建造极区坐底式平台也引起海洋工程界的兴趣。目前已有几座坐底式平台用于极区,它可加压载坐于海底,然后在平台中央填砂石以防止平台滑移,完成钻井后可排出压载起浮,并移至另一井位。;我国胜利二号坐底式钻井平台; 与座底式钻井驳船相对应,一个名叫莱翁·德龙的法国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概念。他的方案是在平底驳船上设几根可升降的支腿,船在航行时,支腿升起,就位后,支腿下落,插入海底,把船体顶升到浪峰以上。这就是后来广泛采用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第l家试用德龙概念的是玛格诺利亚石油公司。1950年建造了德龙l号平台,可以在水深30英尺(1英=0.3048米)处作业,但是不能移动。
真正意义上的第1艘自升式钻井平台,是海洋公司的加利福尼亚l号,于1954年4月投入使用。它的工作水深是40英尺。它用德龙的气压顶升器使支腿升降。海洋公司对它非常满意,又订购了另一艘更大的。它有14根直径2英尺的支腿。每根支腿下部有一个直径16英尺、高18英尺的沉箱。
; 自升式钻井平台由平台、桩腿和升降机构组成,平台能沿桩腿升降,一般无自航能力。工作时桩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离开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并对桩腿进行预压,以保证平台遇到风暴时桩腿不致下陷。完井后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桩腿并全部提起,整个平台浮于海面,由拖轮拖到新的井位。1953年美国建成第一座自升式平台,这种平台对水深适应性强,工作稳定性良好,发展较快,约占移动式钻井装置总数的1/2。;自升式平台的结构组成;自升式平台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州的石油公司大陆、联合,壳牌、苏必利尔组成CUSS集团着手研制试验性的浮式钻井船,希望将其适用于大陆架坡度陡峭海域的油气开发。; 1955年,他们从战争剩余物资中买了一条大型甲板驳船,长260英尺,宽88英尺,加以改造。在船的底部切出一块菱形的空间,上面安装钻机。采用桅杆式井架。大钩的载重能力为55万磅。每2根钻杆组成1个单根。船上有3块甲板,工作面积达3万多平方英尺。船到达井位后用6根钢缆锚定。设计了一套独特的立管和井口。实践证明,这条船的设计是成功的。到1958年,这条CU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