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冷技术知识第一讲CO2制冷.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制冷技术知识第一讲CO2制冷.pptx

CO?制冷 熊国辉642080706023 CO?的制冷历史CO?制冷特性微通道换热器在CO?制冷的特点NH3/CO2混合制冷剂CO2的制冷历史逐代渐被CFC HCFC替代重新研究和使用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1987-1997年至今co2开始被用作制冷剂《蒙特利尔议定书》《京都议定书》CO2制冷特性1)常温下, 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01,三相点压力为0.518MPa,临界温度为31.1℃,临界压力为7.38 MPa 。2)良好的环保性:ODP 为 0,GWP 为 1。 3)CO2蒸发潜热较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大:制取同等冷量的前提下可以显著地减小压缩机、换热器、管道及阀门的尺寸。 4)成本低廉,为工业副产品,价格仅为卤代烃类制冷剂的 1/10~1/5,且无回收问题。 CO2制冷特性微通道换热器在CO?制冷的特点K im微通道管百叶窗翅片Kim 等建立了3个扁平微通道管并联的蒸发器的有限体积模型。其主要目标是精确地获得空气侧冷凝水和倾斜角对折叠百叶翅片换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 并在蒸发器样机上得到了验证。微通道换热器在CO?制冷的特点Boewe等采用的微通道管式CO2内部换热器,比套管式换热器材料减少50% ,性能提高10%。Boewe等采用的微通道内部换热器示意图微通道换热器在CO?制冷的特点韩吉田等设计了微通道内部换热器,该内部换热器的内部芯长为1.156m。内部换热器的设计长度选为1.2m,内部换热器采用3排结构,中间靠弯管连接。内部换热器的整体尺寸为400mm*44mm*30.5mm。韩吉田等设计的微通道内部换热器示意图NH3/CO2混合制冷剂NH3/CO2制冷系统有两种基本形式:NH3/CO2复叠制冷系统和NH3/CO2载冷剂制冷系统NH3/CO2混合制冷剂NH3/CO2复叠制冷系统的优点有:1)在35℃以下的制冷需求中效率高;2)减少了高温级循环的制冷剂充注量,是常规系统的 1/10;3)管路尺寸极小;4)当需要两个制冷温区时,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NH3/CO2复叠制冷系统的缺点有:1)工作压力相对较高,特别是在热气除霜的情况下2)需要对低温系统停止运行时的压力进行有效控制3)需要维护两种制冷剂的制冷系统。 NH3/CO2混合制冷剂NH3/CO2载冷剂制冷系统:CO2作为载冷剂用于主制冷循环的二次回路,与常规的载冷剂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CO2是相变载冷,CO2通过自身的物态变化完成冷量的输送过程,因此其在传递同等冷量的前提下,所需要的循环量很小,远小于常规的载冷剂系统;而且 CO2作为载冷剂不存在系统管路腐蚀的问题,解决了传统载冷剂系统在运行可靠性方面的最大隐患。 NH3/CO2混合制冷剂NH3/CO2载冷剂制冷系统与NH3/CO2复叠制冷系统比较:和 NH3/CO2复叠制冷系统相比,NH3/CO2载冷剂系统更紧凑、充氨量更少,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初次投资省;当CO2蒸发温度低于30℃时,其运行费用略高于 NH3/CO2复叠制冷系统。但当 CO2蒸发温度高于30 ℃时,从运行效率和一次投资费用两方面而言均宜采用CO2载冷剂系统。参考文献1.葛长伟,姜韶明,于志强;NH3/CO2制冷系统的研究 ,[J];制冷技术;2014年第34卷第3期2.饶政华,廖胜明;二氧化碳微通道气体冷却器的数值仿真与性能优化; [J]化工学报 2005年9月;第56卷第9期3.闫晨昊,张华;微通道换热器在CO2制冷循环中的发展及特性分析; [J]制冷技术2009第39卷 第5期4.史敏,贾磊,钟瑜,舒国安,王磊;二氧化碳制冷技术 ; [J]制冷与空调;2007年第6期5.王任远,吴金星,李泽,尹凯杰;跨临界CO2 制冷系统中换热器结构的进展;[J]制冷与空调;2010年4月;第10卷第2期6.韩吉田, 曹先齐. 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内部换热器设计//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 20067.杨大章,吕 静; CO2制冷特性和应用分析;[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8.钟毅,尹建成,潘晟;微通道换热器研究进展;[J]制冷与空调;2009年4月;第9卷第5期9.宁静红,马一太,李敏霞; CO2低温制冷循环热力学分析;[J]制冷与空调;5年4月;第5卷第6期10.杨俊兰,马一太,管海清;微通道换热器在CO2跨临界制冷系统中的应用;[J]制冷与空调;2005年4月;第5卷第2期Thank You!更多精彩,请移步:让PPT飞起来丨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