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疾患“过劳死”另一祸首
心理疾患“过劳死”另一祸首
著名艺人高秀敏和傅彪40多岁不幸去世,北京、上海等地高校的一些专家也英年早逝,这引起人们对“过劳死”的极大关注。心理卫生专家指出,“过劳死”现象中还“潜伏”着另一个罪魁祸首,即心理疾患。遗憾的是,在这个全民空前关注健康的时代,心理健康仍然是人们认知观念的“死角”。
心理卫生专家指出,在目前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一个人的心理长期处于疲劳、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非常大,而且科学研究表明,大约65%的身体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
心理疾患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重庆江津市一名姓曾的高中生,与他人发生冲突而被殴打。这一事件在他心里留下阴影,让他长期处于焦虑与紧张的状态,总觉得有人要打他。出现这样的心理状态后,他自己和家人都没有引起重视,结果发展为严重的幻想症,被迫休学,休学时间长达8个月,并6次接受专门的心理治疗。
和小曾一样,许多人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后,并不认为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心理卫生专家指出,在目前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从年龄段来说,青春期和更年期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职业来说,脑力劳动者在“心理亚健康”人群中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心理咨询门诊部的戴光明教授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为:一段时间以来萎靡不振,对什么都缺乏兴趣、提不起精神;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好像有什么心事却又说不出来;心理压力很大,且长期无法摆脱;紧张和不适应情绪,感到无所适从;缺乏目标或感觉目标遥远,得过且过;迷恋不该迷恋的东西,不能自拔;不能主导自己,不能控制自己;莫名地发脾气或心情不好;不讲道理,随着自己的情绪做事,并经常因此与别人发生摩擦。
“学习和工作竞争日益激烈,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因此变得很沉重。”中国心理卫生学会重庆分会理事长蒙华庆教授认为,这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问题”的主???原因。他特别指出,青春期的青少年属于“心理断奶期”,叛逆的性格与家长的严格管教形成矛盾,更年期的人因生理变化而易引起心理焦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在“心理亚健康”人群中所占比例超过60%。
科学研究表明,大约65%的身体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专家说,演艺界名人以及著名的年轻学者,因为名誉、社会地位和事业等原因,其工作压力非常大,生活节奏也非常快,因此在舞台下、实验室外,心理也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压力之下,甚至持续处于紧张、压抑和焦躁状态。短期或暂时出现这样的心理状态是正常现象,稍加调整即可恢复,但长此以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极易引发多种疾病。
潜伏心理疾患被忽视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的戴光明教授说,身体出现疾病时,人们能很快察觉,并立即到医院治疗;身体出现疲劳时,人们知道停下工作,稍事休息,调节大脑、舒展四肢。然而,当有抑郁、焦虑感觉时,很少有人想到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甚至在觉察到自己心理状态出了问题时,仍不愿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更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
专家认为,“过劳死”是“身心交瘁”的结果,其中心力交瘁是心理出现一些疾患的表现。这种心理疾患并不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等症状,只是一般的心理问题,经过调整就可以恢复,但是人们只认识到劳累和疾病导致的“过劳死”,往往忽视了心理疾患对健康的影响。
重庆某高校一名大二的学生,在中学时就出现幻想症,总是疑心别人在议论他、说他坏话,但没有引起自己和家人的重视,结果上大学后发展成精神分裂症,并且出现暴力倾向,被迫休学进行治疗。据了解,因心理疾患而导致严重心理疾病或身体疾病的人,绝大多数人没有在病发之前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专家指出,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一:焦虑、抑郁不是病
戴光明教授说,偶尔因突发事件导致短暂的焦虑、抑郁是正常现象,但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恐惧中,会引起失眠、浑身乏力、食欲不振、思维迟钝等,严重时会出现血压升高、双手冰凉、体虚多汗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如果焦虑、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仍得不到治疗,血压就会依赖性地升高,如果还有工作与生活方式的影响,就会发展成病态,导致肝癌、哮喘、高血压、心脏病等。
误区二: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
蒙华庆教授解释说,大家通常认为的“精神病”、“疯子”其实是重性精神病人,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它与一般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表露情感上的痛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尤其是男性或功成名就的人,因此很多人宁愿忍受精神上的折磨,不愿或不敢看心理医生。事实上,一般心理问题通过治疗很快就能恢复,但一些人往往不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