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与社会“和”元素交融
文化与社会“和”元素交融
摘要:“和”是东方管理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是管理十五要素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等思想观念,儒家、道家等曾作过深刻阐述。“和”文化在近现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崭新的视角来疏理、审视和借鉴中华“和”文化元素,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元素;东方管理;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195-03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不仅作为一种艺术的、外在形式的审美追求,而且已提升至政治理想、伦理、生理、心理乃至宇宙观等层面。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适应经济社会文化的深刻变化,充分吸收和运用东方传统文化精髓,将“和”的元素融入到社会发展进程中,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题,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传统“和”文化
从《尚书》到《周礼》,再到《说文解字》,“和谐”一词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谐”,“谐”即“和”,引申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中庸》提到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以及《周礼》所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个中道理均源于此。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关系上。
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阴阳互补的宇宙观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在这里所讲的“际”,就是关系。自古以来,天人之学、义理之学、会通之学并称三大学问,其中的天人之学,即指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易经》讲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席物,万国咸宁。”意即依据天道的变化,人获得自己的命运和本质,变化会有差异和冲突,但是冲突又有融合,即走向太和,而和的价值指向是万国安宁与繁荣,这是符合天地变化之道的。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呼吁人们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归依。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进行了许多阐发。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认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所追求的是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途径,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史书上记载的“网开三面”、“里革断罟”等典故,无不体现古人善待自然万物的生态伦理思想。
二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宽和仁厚、和衷共济的处世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关于“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思想,重视建立融通的人际交往、有序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关系,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志同道合”、“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才能做到“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从而“天下同归而殊途”。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和”与“同”始终是中国古代管理文化所关注的一对含义不同的范畴。孔子提出理想人格是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又如“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其意即保持和谐而不结党营私,行为庄重而不与他人争执,善于团结别人而不搞小团体。在这里,孔子区别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和”指多样性的统一,“同”指一味附和乃至结党营私。孔子明确主张,君子应取前者而弃后者。宋代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讲:“有像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表明宇宙世界、人间社会充满矛盾,但在矛盾的解决上主张“仇必和而解”,而不是“仇必仇到底”,这种对待矛盾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三是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执用两中、平和恬淡的人生理念。在处理人的心与身和谐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允中”、“执中”。“中”历来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原则。所谓“中”,是指凡事皆有一个适当的“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没有达到一定的“度”,就是“不及”。处理事情,要合乎这个“度”,就是“执中”。《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这段话,不但说明“中”的思想源远流长,而且强调指出它的重要性。儒家肯定人的正当欲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但他又强调“欲而不贪”(《论语?尧曰》),反对放纵欲念。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放大镜下世界识珍辨宝优雅之旅.doc
- 放射性核素89Sr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临床观察.doc
- 放弃伪科学概念炒作,走科学美容发展之路(续).doc
- 放弃伪科学概念炒作,走科学美容发展之路.doc
- 放松绷得太紧“弦”,才能弹奏出“凯旋交响曲”.doc
- 政务型观演建筑思考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参建感想.doc
- 政务建设中六西格玛管理流程再造.doc
- 政工干部在企业中职能定位研究.doc
- 政工队伍建设与设想.doc
- 政府与民企在农村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中博弈分析.doc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2024年度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5年度公开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银川市公安局面向宁夏警官职业学院招聘285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5年衢州市公安局第一期招聘54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辽宁沈阳理工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14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第一批)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2024年度社会在职人员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度公开招聘学校卫生领域学科带头人笔试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docx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2025年第二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