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孩子在高考临近时出现的异常行为.doc

如何解读孩子在高考临近时出现的异常行为.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解读孩子在高考临近时出现的异常行为

如何解读孩子在高考临近时出现的异常行为 这是在慈溪人民广播电台《大手牵小手之父母课堂》直播栏目的录音整理,主持人:许静;主讲嘉宾:邵登高;嘉宾:成建锋 故事引入: 这是关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被牧师的演讲所感动,准备捐款;可是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是滔滔不绝地讲,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当牧师结束了长长的演讲,开始捐款的时候,马克吐温很气愤,不但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成老师:这个故事反映出来就是今天要讲的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在过多、过强的刺激之下,作用时间过紧,会导致心情极不耐烦,甚至产生反抗的情绪。在我们的教育当中,也时常发生这种现象:比如说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会重复多次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批评,结果导致孩子从一开始内心的不安,到慢慢地不耐烦,甚至反感讨厌,最后逼急了,孩子就出现了异常行为,偏要这样做。 主持人:前几天就有人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家长抱怨:“我真头痛啊,我家孩子脾气倔得不得了,就说晚上洗澡的事情吧。” (场景再现)孩子做作业比较拖拉,等到完成时,时间已经不早了。家长就不停地催:“你赶紧洗澡,你再不洗澡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了。”孩子说:“我知道了。作业做得晚了嘛!”过了一分钟,家长又催促了:“你在干什么,我跟你说了,还没有动。”这时孩子有些不耐烦了。又过了一会儿,家长又说了:“这个孩子怎么回事,跟你说了还不动,干什么都拖拖拉拉的,我看你这孩子是不会好了。”到这时,孩子已经开始反感了,“你怎么老说我呀!”到第四遍催促的时候,孩子终于反抗了:“我偏不洗,你管我那么多干什么?” 成老师:这个事例完全体现出超限效应。一开始孩子是内疚不安的,当家长第二遍催促时,心里有点不舒服,到后来甚至被逼急了,出现了反抗。有些孩子通过语言的表达,使父母能感觉到,但还有些孩子不说出来,出现了消极的对抗,甚至导致以后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是不能超限度的。应该对孩子犯的一次错误批评一次就够了。如果非要再次批评,不能简单的重复,要换一种角度,换一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产生的是厌烦,甚至是逆反。从中体现了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以及父母预设的一种理念。 主持人:我一开始以为马克吐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忍耐力不够,所以出现了这种超限效应的状态,原来不是,虽然有人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但家长不能够揪住这人错误不放。 邵老师:超限效应告诉我们,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当孩子放学回家,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往往是什么? 主持人:父母一般说:“你赶紧做作业,别拖拖拉拉的,只知道玩了。” 邵老师:父母不断地重复着孩子负面的事件。当一个人用语言来描述负面的消极的事件之时,孩子所认知的是负面的消极的一个我。 主持人:而且这会变成一种模式,当家长这样的语调出现时,孩子就出现了条件反射。 邵老师:当父母升级地描述负面事件之时,孩子的消极情绪也会升级,最后直至对抗。为了避免超限效应的现象,我们怎样来做呢?比如说高考中考临近之时,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功,但在成功的过程中他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在面对困难之时,有的孩子有勇气,跨过去了;有的孩子有勇气,但能力上有欠缺;有的孩子有能力但是缺乏勇气。孩子往往会出现异常的行为,当孩子出现异常行为之时,父母该怎样解读?怎么做呢?父母怎样做更好?怎样说会给孩子以力量?怎样做会给孩子以积极的思考,会积极地去面对?我们就以最近的一个个案案例来解读练习。 案例一: 一位在省级重点高中就读的高三男生,成绩优异,在年级段拔尖。在高考临近前二十几天。一天早上,母亲照常去叫孩子起床上学,但孩子却钻在被窝里不想上学,并且对妈妈说:“我在上学路上,假如我的裤腰带掉下来了怎么办?”这是孩子产生的异常行为。作为父母怎样解读?怎么说比较好? 成老师:父母对待这样一个问题感到了莫名其妙? 主持人:如果我是孩子的父母,我会想这孩子怎么了?哪儿受到刺激了? 邵老师:你内心产生的是积极的想法还是消极的想法? 主持人:消极的。 邵老师:我们怎样用积极的想法来面对,使得孩子能正确地去看待高考,正确地看待裤腰带掉下来这件事? 主持人:可是到目前为止,我感觉裤腰带跟高考好像没有联系。 成老师:从语言上看好像没有联系,但实际上它有内在的联系。裤腰带有何作用? 主持人:校服的松紧带掉下来的可能性不强,他的担忧让我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他是不是想偷懒,觉得这段时间有些累了。 邵老师:你想到了,还有吗? 主持人:也许他在试探父母能否给他一个宽松的条件,让他放松一下。 邵老师:你的意思是,孩子学习的压力太大了,所以他想放松一下,因为裤腰带很紧,要掉下去的话必须放松,这就是一个投射。还有吗?孩子为什么会示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