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工农产品剪刀差”形成及其对我国“三农”影响
浅析“工农产品剪刀差”形成及其对我国“三农”影响
摘 要: 文章对“工农产品剪刀差”在苏联以及在中国的形成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并认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工农产品剪刀差”对农村和农民的过度剥夺,同时,“工农产品剪刀差”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土地抛荒现象的原因之一。最后,提出见解消除“工农产品剪刀差”。
关键词: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工农剪刀差;三农问题
一、“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在苏联和中国的形成
(一)、“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在苏联的形成
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1924)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理论。该理论主张通过不平等交换牺牲非国营成份实现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积累资金。同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进行不等价交换,是最重要的积累方法。而国家工业品和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主要是农产品进行不等价交换。为了建设工业化,苏联政府对工业品定高出其价值的价格,对农产品定低于其价值的价格。这就是“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由来。斯大林指出,在一定时期内不能立刻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否则就会阻碍国家工业化。苏联在1953年以前农产品采购价格很低。从三十年代初实行义务交售之后,义务交售价在1935年提高18%,以后十六、七年没有变动过,以致造成采购价格比成本低得多。1953年谷物义务交售价仅为成本的10%,1952年牛肉义务交售价为成本的5%,猪肉为6%,牛奶为22%。
事实证明,苏联政府采取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措施,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也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为苏联以后的产业失衡埋下伏笔。
(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在中国的形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于建设国家,建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没有任何经验。当时的领导人做出了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抉择。
在一九五三年冬天,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对粮、棉、油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并采取了强制性的分摊任务和低价收购、低价供应政策。对于农产品,国家所定价格低于其自身价值。从此,国家从工业、农业两类不同产品的交换差价中,???大量资金用于工业建设,实现我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
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与我国的“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结构不协调。
据统计, 1999年农民占我国人口总数的70%,约9.1亿,城市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30%,约3.9亿。同年全国农民储蓄余额约1万亿元,人均约1100元,城市人口储蓄余额约4.5万亿元,人均约11538元,农民人均储蓄余额低于城市人均储蓄余额10倍以上。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前者为后者的32.1%,城乡差距拉大。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农业投入”总课题组曾经做过估计:仅1979~1994年的16年间,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大约取得了15000亿元收入,同期农业税收入为1755亿元,财政支农支出3769亿元,政府提取农业剩余净额为12986亿元,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流出的资金净额达811亿元。
这种发展方式对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来说,起到了绝对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农民阶层,却是劳动成果被剥夺的大灾难。可以说,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开始起作用的那一刻起,中国农村就背负上了过度沉重的负担,并从此埋下了农业基础长期薄弱、农村发展非常缓慢、农民生活异常艰难这一个“三农”问题祸根。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用劳动分工解释城镇出现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农村和城市天然并没有界限,农村和城市仅仅是因为社会分工各不相同的劳动者为自己生产生活方便定居的场所。从本质上来说城乡居民应该是公平交易、互利互惠的,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应该是物资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平等关系,所谓的城乡二元结构更多是政府人为控制农村发展而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我看来,城乡之间存在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就不能彻底解决。
据2000年巢湖市农经委调查统计,巢湖市目前农村土地抛荒面积约为24万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6%,其中常年抛荒和季节性抛荒分别为13万亩和11万亩,分别占抛荒面积的54%和46%。土地抛荒面积与199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7%,且仍呈增长趋势。
其实土地抛荒现象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案例中的巢湖市只是一个缩影。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可耕地抛荒现象,许多专家学者都有过分析。但最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农业效益低影响到农民的积极性。
以种一亩水稻为例,产稻500公斤,收入800元,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耗约180元。请人犁田、插秧、收割等费用230元左右,亩平纯收入仅390元左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