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图片见证奥运场馆成长
用图片见证奥运场馆成长
7年、6年、5年、4年、3年、2年、1年、300天、200天、100天、50天――,第29届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时间也似乎过的越来越快。2001年7月13日,那个狂欢的激情之夜,好像就是昨天,一转眼,奥运会真的就要到我们眼前了。几年来,作为受聘于北京市人民政府“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记录奥运工程建设的摄影师,我们十多个人经常行走在奥运工地上,见证奥运场馆的成长,欣喜社会的进步。项目的主持者:《建筑创作》杂志的金主编约我写一篇记述众摄影师拍照奥运场馆的文章,我想我不能闭门造车,要了解大家的感受,访问后的共同印象是:参与、奉献、快乐、自豪。
我们这支北京奥运场馆摄影团队,共有十多个人,大多是全国摄影和专业建筑摄影领域著名的摄影家,多人多次在全国各种摄影大赛中获大奖,大多在全国各种报刊杂志发表数千幅作品,这是一支专业、敬业、充满创作激情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精干摄影集体。我们分工合作记录奥运工程的建设,每个人分管几个项目,于是各忙各的,真正踏踏实实坐下来谈感受的时候不多,这就是我开始写这篇文章之前必须与大家沟通的原因。答案虽在预料之内,我却感到没有白问,因为每个人的细节是不同的,大家的点点滴滴凑在一起就是这个团队的整体写照。
刘锦标是我们这个集体中最早开始建筑摄影的。1974年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1977年开始从事专业建筑摄影。丰富的经验,专业的把握、大气的表现、巧妙的视角、开阔的视野是他建筑摄影的特点。在“鸟巢”、在“水立方”,他流连忘返,说到奥运场馆拍照他说很兴奋,特别是看到一天一个变化,越来越好,再辛苦也是值得的。谈起20年前他为亚运场馆拍照,他说不能比了,当时的场馆体量小、数量少、技术及工艺和材料都相差甚远。拍照的条件也差很多,人手也少,一般使用黑白胶卷,只是在工程完工后才使用少量彩色胶卷。他回忆起“亚运会”时,曾像今天的“鸟巢”一样吸引人们目光的标志性建筑,即双胞胎似的奥体中心体育馆和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它是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是建筑大师马国馨的作品,今天看来它仍是非常优秀的建筑,如今它又成为奥运场馆。为延续历史脉络和满足奥运要求,它们都在保留原有主体结构和外形不变的前提下升级改造加入大量全新的内容,如巧挂吸音体解决声音延迟难题,巧用PVC膜解决泳池改造难题及防止水汽结露等的巧妙设计。在这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场馆,他感慨良多,社会进步太快了。
王慧明是我们这个集体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1998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全国“德艺双罄”摄影家。他从不以自己声誉高、年龄大自居,照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工地跋涉,照样一丝不苟充满激情。他说能拍奥运场馆很荣幸,为奥运作贡献只有拍片,其他也帮不上忙,只能想把片子拍得更好。然而他又对自己拍的照片总不满意,他说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艺术上都还没达到最佳的效果,他觉得去的还是不够多。我们知道他说的最佳效果不只是谦虚,也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一幅杰作的诞生是由各种因素凑成的,正所谓可遇不可求,然而,搞艺术的人必须追求,否则搞艺术干什么呢?谈到辛苦,他说和那些日夜奋战的人们相比,自己太微不足道了。当然,他也提醒大家,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注意安全。
万玉藻的特点是稳重、认真、不善言辞。谈到奥运场馆的拍摄,他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接受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把这样光荣的任务,我感到很自豪,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工作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使我们倍加重视自己的作品。对北京工人体育场这个50年代的十大建筑,他说这不就是50年前的“鸟巢”吗,如今它被“鸟巢”抢了风头,可它在人们的心目中依然根深蒂固。此次为奥运的改造,主体结构和外形不变使他很欣慰,尊重历史才会有更光明的未来。他每次拍照都认真思考,精心创作,体会设计理念。他说每次拍照都要尽量有新意,要把自己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尽量通过照片传递给大家,我快乐,也要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
冯新力是我们这个集体中有名的对艺术“较真”的人,他曾多次参加全国的广告摄影大赛并多次获奖。搞摄影的人都知道广告摄影意味着新颖、独创、精致和无可挑剔,这也非有“较真”的精神不可。对于建筑摄影,他有一个精彩的理论,就是“建筑摄影师如同导演”。他认为,“建筑摄影师要如同导演运用各种技术、技巧、手段,方法主观地去营造一种氛围”。我们看到的是他用实际行动对建筑艺术一丝不苟的诠释。2006年8月26日凌晨零点整,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工程主体桁架梁,在100多名焊工手中开始合拢。这是该工程重大结点,8月25日晚11时他赶到现场,冒险登上钢架顶部记录这一历史时刻。其敬业精神由此可见一斑。2006年9月13日开始至9月17日“鸟巢”钢结构整体卸载,我们很多人都在现场,他当然也不会放过这历史时刻。钢结构由被外力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