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机压下装置设计新理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轧钢机压下装置设计新理念

轧钢机压下装置设计新理念   摘 要:轧机的压下装置是轧机的重要结构之一,用于调整辊缝,也称辊缝调整装置,其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轧件的产量与质量。   关键词:轧机 压下装置 设计      轧钢机的压下装置按传动方式可分为手动压下、电动压下和液压压下,手动压下装置一般多用于不经常进行调节、轧件精度要求不严格、以及轧制速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型钢、线材和小型热轧板带轧机上。   电动压下装置适用于板坯轧机、中厚板轧机等要求辊缝调整范围大、压下速度快的情况。电动压下装置的主要缺点之一是运动部分的惯性大,因而在辊缝调节过程中反应慢、精度低,对现代化的高速度、高精度轧机已不适应,提高压下装置响应速度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其惯性,而用液压控制可以收到这样的效果。   液压压下装置,就是取消了传统的电动压下机构,其辊缝的调节均由液压缸来完成。在这一装置中,除液压缸以及与之配套的伺服阀和液压系统外,还包括检测仪表及运算控制系统。全液压压下装置有以下优点:   1.惯性小、动作快,灵敏度高,提高了轧材的成品率,节约金属,提高了产品质量,并降低了成本;   2.结构紧凑,降低了机座的总高度,减少了厂房的投资,同时由于采用液压系统,使传动效率大大提高;   3.采用液压系统可以使卡钢迅速脱开,这样有利于处理卡钢事故,避免了轧件对轧辊的刮伤、烧伤,再启动时为空载启动,降低了主电机启动电流,并有利于油膜轴承工作;   4.可以实现轧辊迅速提升,便于快速换辊,提高了轧机的有效作业率,增加了轧机的产量。   全液压压下也存在一些缺点:压下系统复杂,工作条件要求高,有些元件和伺服阀等制造精度要求很高,因此制造困难、成本高,维护保养要求很严格,以保证控制精度。虽然液压压下相对于电动压下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但是由于电动压下无法满足目前正在发展的高生产率、高产品质量的现代化带轧机的工作要求,因而,采用液压压下的板厚自动控制系统来代替电动压下的板厚自动控制系统已是必然趋势,因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液压压下板厚自动控制系统将会愈来愈完善。   1.四辊可逆轧机技术规范   最大轧制压力: 55000 KN   最大轧制力矩: 2×1700 KN.m   轧制速度: 0~±2.6~±6.3 m/s   轧辊最大开口度:280 mm   工作辊规格: Φ1000/Φ940×3000 mm   支撑辊规格: Φ1800/Φ1650×2800 mm   压下螺丝: S680×40 mm   压下总速比: 14.49   压下速度: 0~25/37 mm/s   机架立柱断面积:9000 cm2   机架窗口高度: 7950 mm   机架窗口宽度: 1850/1860 mm   二次除磷压力: 19.6 MPa   冷却水压力: 1 MPa   各平衡缸压力: 15/21 MPa   上工作辊平衡缸:4×Φ200/Φ140×373   下工作辊平衡缸:4×Φ170/Φ125×190   上支撑辊平衡缸:1×Φ450×475   压下电机: ZZJ820,N=320 KW,n=550/1100r/min   支撑辊轴承: ZYC1350-84KLH ,油膜轴承   2.基本数据   ⑴支撑辊光辊单重: G① = 82012 Kg   ⑵油膜轴承重量: G② = 25065 Kg   ⑶油膜轴承随动件: G③ = 12800 Kg   ⑷上工作辊重量: G④ = 40578 Kg   ⑸上支撑辊轴承座单重:G⑤ = 23300 Kg   ⑺轧机导卫装置移动件单重:G⑥ = 24500 Kg   ⑻平衡系统自重: G⑦ = 19420 Kg   压下装置的设计与计算   ⑼AGC缸重量(一对):G⑧ = 12200 Kg   ⑽压下螺丝及头部组件:G⑨ = 19292 Kg   3.轧辊的平衡验算   ⑴ 工作辊平衡力:   K1 = 11QG   Q1 = η1 F1 = η1nP421dπ= 0.85×4×10.2×15×420x2π= 163425.65 Kg   G1 = G①+G③+G④ = 82012+12800+40578 = 135390   得 K1 = 11QG = 135390163425.65 = 1.21   K1 ―作辊的郭平衡系数,取1.1~1.3   Q1 ―作辊平衡力,即平衡油缸所产的实际推力   F1 ―作辊平衡油缸的理论推力   η1 ―虑摩擦损失时,油缸的效率,可取0.85   G1 ―被平衡的重量,包括上工作辊部件、上支撑辊光辊及随动件重量   ⑵ 支撑辊平衡力:   K2 = 22QG   Q2 = η2 F2 = η2nP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