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相关性.docVIP

[doc] 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相关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oc] 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相关性

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相关性 ? 336?ChineseHepatology,Aug.2O08,Vol13.N— o — .4 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相关性 金生源王晓今 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感染的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在 抗一HCVEIA检测方法运用于血液筛选后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PTHC至今仍不能完全杜绝其感染危险 性.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OHCV)的发现和确定,为PTHC 的发生提供了新证据,也将为进~步的防治工作提出策略. 一 ,OHCV的发现及临床特征 (一)OHCV的发现2003年,Casato等报道了3例冷 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抗HCV和HCVRNA阴性,其中2例用 干扰素治疗后病情减轻,但在停药后病情复发,并从其冷球蛋 白沉淀中检测到HCVRNA;另1例为疱疹病毒感染相关的冷 球蛋白血症患者,在其急性发作时,从其冷球蛋白沉淀中也检 测到HCVRNA.因此认为该3例患者为OHCV感染.2004 年,Castillo等对1()()例病因不明的肝病患者(排除已知的肝 病病因)进行研究.所有病例血清抗一HCV和HCVRNA阴 性,但肝功能持续异常.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 和原位杂交法检测肝活体组织中HCVRNA,其中57例HCV RNA阳性,诊断为OHCV感染.OHCV的感染机制认为有: (1)机体免疫功能低下,HIV感染者(特别是CD4细胞计数低 于200/mm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器官移植患者,感染 HCV时,血清中常检测不到抗一HCV.Beld等报道,静脉内 注射毒品者感染HCV后,血清抗HCV阴性期延长.一些患 者血清HCVRNA间歇阳性,静脉内注射毒品者一般免疫功 能受损.(2)感染HCV的肝细胞数目少,Carreno等报道, OHCV感染者受累肝细胞数不及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 5().因此,OHCV感染者血清中HCV载量低,不易被检出. (3)可能为缺陷的HCV感染,从肝活体组织标本中检测到病 毒负链RNA,但未检测到HCV核心蛋白.推测可能是一种缺 陷HCV,缺乏从细胞释放至血液的能力l5].因此,在肝组织标 本中测不到特异性HCV核心蛋白,在血中也测不到HCV RNA. (二)OHCV感染的临床特征Castillo等一!一将肝功能异常, 病因不明的肝病患者分为2组进行研究.第1组54例,在其肝 活体组织中检测到HCVRNA,称为OHCV感染者;第2组46 例,在其肝活体组织中未检测到HCVRNA,为原因不明肝病患 者.2组比较的结果表明:OHCV感染组肝组织学炎症坏死评 分为A1级或以上者占35,肝纤维化F1级或以上者gt;17, 而原因不明肝病组分别为14和2.说明OHCV感染可导 作者单位:316OOO浙江舟山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感染科(金生 源);200235南京军区上海l临床肝病研究中心(王晓今) ? 综述? 致肝损伤,其肝组织学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程度较原因不明肝 病组严重.Pardo等比较了68例OHCV感染者与未经治疗 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CHCV)感染者(血清抗HCV和RNA 阳性)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OHCV感染者的病情,炎症坏 死程度和纤维化程度较轻;被感染肝细胞数量较少. 二,PTHC的防治现状与存在问题 自1989年美国首次发现HCV基因组以来,经输血传播的 丙型肝炎即引起各国医学界的极大关注.通过近2()年的努 力,PTHC的防范,控制和治疗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迄今为 止,尚未能完全遏制和杜绝PTHC的发生. (一)PTHC的防治现状1990年我国首次报道丙型肝炎 在单采血浆人群中流行,随后通过对【J2名受血者为期6~8个 月的前瞻性随访调查发现在丙型肝炎流行地区,人群输血后 HCV感染率高达53.26.在HCV迅速通过输血传播的严 峻形势下,卫生部分别于1993和1996年规定,必须对献血和 血液制品进行抗一HCV检测,同时对市场上众多抗一HCV酶免 试剂质量进行考核.1994年又推出对试剂盒进行审批检测制 度,以期加强对商业性试剂的质量控制.北京,上海等各大城 市的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从1992年开始,对所有血液及血 液制品进行抗~HCV筛选.1993年4月一1994年11月,由北 京协和医院,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协 作完成了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献血者抗一 HCV的阳性率以市区志愿献血者为低(0.42),其次为农村 献血者(5.60),市区职业献血者最高(14.49).PTHC的 发病情况(随访3个月以上的受血者中抗一HCV阳性率)分别 为:北京协和医院15.38(14/91),华西医科大学24.59(15/ 61),上海医科大学13.18%(t2/91)和北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