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保护区植被缓冲带对n p的污染阻控作用研究-study on the pollution control effect of vegetation buffer zone on n p in liaohe nature reserve.docxVIP

辽河保护区植被缓冲带对n p的污染阻控作用研究-study on the pollution control effect of vegetation buffer zone on n p in liaohe nature reserve.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河保护区植被缓冲带对n p的污染阻控作用研究-study on the pollution control effect of vegetation buffer zone on n p in liaohe nature reserve

沈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辽河保护区植被缓冲带对 N、P 的污染阻控作用研究 作者:郭鑫 指 导 教 师:张鸿龄单位: 沈阳大学 协助指导教师: 单位: 单位: 论文答辩日期:2016 年 1 月 11 日 学位授予单位:沈 阳 大 学 A Master’s Thesi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Buffer Zone about N and PPollution in Liao River Protection Zone Candidate: Guo Xin Supervisor:Professor ZhangHongling Schoo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January, 2016 II 独 创 性 说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沈阳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沈阳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III 摘要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辽 河流域水污染状况也逐渐加剧,其中农业非点源中氮、磷的污染日益突出。目前,建 立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治理农业非点源污染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但针对北方地区,特别是辽河流域的河岸缓冲带植被模式及有效宽度鲜 有报道。研究河岸带植被的最佳组合模式、合理有效的去除宽度可以为国家治理水污 染的现状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河岸缓冲带的恢复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构 建健康河岸缓冲带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以辽河流域中上游铁岭区段为例:首先,对 辽河保护区河岸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次,筛选出适宜的草本植被,通过实验室水 培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植物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去除能力,确定最佳的河岸缓冲 带植物;最后依据试验现场地形,构建六种不同植被模式的人工河岸缓冲带,以模拟 降雨的形式进行现场试验,分析不同植被模式、不同宽度的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非点源 污染中氮、磷的阻控效果,得出以下结论: (1)辽河保护区内大部分河岸带植被覆盖率达到 80%以上,但植被类型相对单 一,以中生植物群落为主,草本植物占到 90%以上; (2)通过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文献和寻求植物专家的指导下,共选取 4 种草本 植物进行水培试验,分别为:小冠花、草木樨、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结果表明,草木 樨对氮、磷的去除率最高,TN 和 TP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69.73%和 51.85%; +(3)不同植被模式的河岸缓冲带对人工污水中各形态氮、磷的阻控效果不尽相 同,灌草混合种植模式的河岸缓冲带对氮、磷的阻控效果明显高于单一草本植被种植 模式,其中杞柳+草木樨条带和草木樨条带对 TN、NH4 -N、TP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65.71%、67.85%、38.70%和 35.36%、41.19%、24.64%; + (4)同一植被种植模式下,河岸缓冲带对土壤渗流中各形态氮、磷浓度的去除 率明显高于地表径流。其中杞柳+草木樨缓冲带对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流中 TN、NH4+-N、 TP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58.2%、40%、32%和 71.3%、66.4%、40%;同比增长了 18.4%、 66%和 25%; (5)阻控率的变化趋势随着植被缓冲带宽度的增加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 在缓冲带的宽度为 7-10m 时,对各形态氮、磷的阻控效率最低,但当宽度增加至 13m 后,阻控效率升高,15m 时阻控率达到最大; (6)六种不同植物种植模式的河岸缓冲带中,杞柳+草木樨植被缓冲带对各形态 氮、磷阻控效率最高,单一黑麦草植被缓冲带的阻控效率最低。总体表现为:杞柳+ 草木樨>杞柳+蒿属杂草>草木樨>蒿属杂草>杞柳+黑麦草>黑麦草。 关键词:河岸缓冲带、种植模式、宽度、氮、磷、阻控率 II Th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Buffer Zone about N and P Pollution in Liao River Pr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