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布瓦尔与佩库歇》与福楼拜创作风格转型-on bouvard and pecucci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flauberts creative style.docxVIP

论《布瓦尔与佩库歇》与福楼拜创作风格转型-on bouvard and pecucci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flauberts creative style.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布瓦尔与佩库歇》与福楼拜创作风格转型-on bouvard and pecucci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flauberts creative style

绪论居斯塔夫·福楼拜(GrustaveFlaubet,1821-1880)是19世纪法国继巴尔扎克之后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也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和喜欢的外国作家之一。1821年12月12日生于法国西北部小城鲁昂,父亲是市立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母亲也出身医生家庭。“父亲是香槟人,母亲是诺曼底人,居斯塔夫·福楼拜具有这两种民族的特征:气质非常开朗,同时又被北方民族的冷漠的忧郁所笼罩;性情快活,常常现出滑稽的姿态,可是本性之中,却隐藏着忧郁,又向往一种追求不到的理想境界。同时,由于他的父亲,他接受了实验主义的倾向,对事物进行缜密的观察。用许多时间去认识一切,甚至于微小的细节。他的母亲,给他留下易于感受的心灵”[1]。福楼拜幼时并不聪明,9岁时才入小学,1840年中学毕业后入巴黎大学学习法律,但进入大学不久他即患上一种奇怪的脑病,此病时好时坏,终生未愈,这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生病后福楼拜就一直闲居在鲁昂郊外的克瓦塞庄园,并从事文学创作,1880年5月8日在克瓦塞的家中疑患中风去世。福楼拜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1857)、《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1869)、《圣安东尼的诱惑》(1874)、《布瓦尔与佩库歇》(未完成,1881);短篇小说集《三故事》(包括《一颗淳朴的心》、《圣朱利安传奇》、《希罗迪娅》,1877),《书信集》(后人整理,1884,1926)等。从总体上说,我国评论界对福楼拜是比较关注的,但建国前福楼拜的作品翻译不多,相关研究著作也较少见,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做出显著成绩。著名作家和翻译家李劼人就曾两次翻译《包法利夫人》,我国最早从事法国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李健吾先生,也于1935年出版专著《福楼拜评传》,对作家的生平、思想以及文艺观都作了介绍,并对主要作品一一进行了评述。福楼拜的部分作品《福楼拜短篇小说集》、《圣安东尼的诱惑》、《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等也都由李先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译成中文。此一时期的研究论文则有李健吾吴达元合写的《福楼拜评传》(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国后尤其是文革结束以来,福楼拜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和深入,福楼拜作品的各种译本和相关论著不断问世。译作有《包法利夫人》(李健吾译,1950、1958、1984、2002年分别再版,此外尚有许渊冲等人译本)、《福楼拜小说全集》(李健吾、何友齐译,2002)、《福楼拜》(上海书局有限公司,1975)。专著有《福楼拜》(孟宪义著,1983)、《福楼拜与现代思想》(王钦峰著,2006)等。论文有李健吾《科学对法兰西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影响—纪念〈包法利夫人〉成书百年(1857-1957)》,郑克鲁《论福楼拜的创作》,乔良兴《福楼拜和他的〈包法利夫人〉》,徐君远《福楼拜简论》,王聿蔚、许道明《〈情感教育〉和福楼拜的科学化直观描写》,冯汉津《乔治·桑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兼评乔治·桑和福楼拜关于文学问题的争论》,《福楼拜是现代小说的接生婆》,李万钧《〈包法利夫人〉和〈金瓶梅〉》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大批中青年学者的加盟,为福楼拜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此一时期论文有吕平义《福楼拜·〈情感教育〉·浪漫之爱》、巴文华《论〈圣安东尼的诱惑〉—兼及现代派艺术溯源》、王钦峰《论福楼拜“现实主义问题”》、《重审福楼拜的现实主义问题》、《社会历史批评视野中的福楼拜》、吴岳添《福楼拜的一本奇书》、蒋承勇《福楼拜小说对传统的突破与超越》、《福楼拜的文化人格与小说的现代文化意蕴》、《从主题到虚无:福楼拜对小说创作原则的背离》、杨亦军《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与新小说的后现代特点》、许贲《文化“场域”中的福楼拜》、冯寿农《法国文坛对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批评管窥》等。此外,“芦笛”①外国文学论坛和其他一些文学论坛也为福楼拜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这些专著或论文都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探讨,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对福楼拜生平思想、创作经历进行归纳、梳理,并分析其对作家的创作产生的影响。如李健吾就指出医生家庭出身的背景,让福楼拜无形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形成了他冷静、客观的叙述方式;王钦峰则指出斯宾诺莎自然神论对福楼拜产生影响,使他对宗教保持距离,对资本主义文明也持反对立场。第二,讨论了福楼拜艺术手法中的一些新的特征。如叙述聚焦由全知全能向有限视角的转换,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弱化,冷峻客观的叙述方式,小说主人公的平庸化等。第三,对福楼拜作品隐喻意义的揭示。蒋承勇等人认为福楼拜作品隐含了某种寓意深远的现代神话形态,《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困惑其实象征了人在自身宿命前的困惑与无奈。《圣安东尼的诱惑》也暗含了某种神话模式,生存的本能与死亡的本能在安东尼身上的冲突至今仍同样在现代人身上发生着。第四,对“福楼拜问题”的分析,所谓“福楼拜问题”是由加拿大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