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质量分析.doc

09-1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质量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质量分析 牛首中心学校 桂文涛 指导思想: 又是一年春来早。转眼间,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已经结束。为了总结这半学期教学中的得失利弊,为下学期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寻找方向,现对我校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作如下分析。 试题分析: 这套试题满分120分,时限120分钟,共三个大题,24个小题,题量适中,难易适度,题量和题型均相对稳定,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应用有所减少,知识的覆盖面广,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如三角形全等和一次函数),尤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突出新理念,体现导向性 突出对学生由图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如第10、16、22等题。 注重对坐标与对称变换的考查,如第9题、第21题第一问。 渗透应用与创新,如第16、24等题,共占13分。 兼顾开放与探究,如第10题、第21题第二问、第23题第三问。 这些都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2、覆盖面广,突出重点 这一套试题覆盖了八年级数学上册各章内容中大约四十多个知识点,但不是平均用力,而是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第2、8、12、14、17、18、20考查的是整式,共占37分;如第4、9、16、22、24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共占25.5分;第6、10、13、15、19、21、23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共占37分。 3、注重思维,突出能力 不管如何改革,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仍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这套试题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考查。如第10题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第21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作图能力和推理能力,第23题考查的是学生收敛思维和探究能力,第24题则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应用,突出建模 新教材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实际生活中引出新知,再把新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套试题在这一点上也有所体现。如第16、24等题,共占13分,特别是第24题,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经济意识以及统筹规划等很有帮助。 5、注重方法,体现联系 这套试题很多题目都是从知识的联系点、结合部命题,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巧妙蕴涵其中。如第14题考查的是方程的思想,第18题考查的是整体的思想,第24考查的是建模的思想,第22考查的是待定系数法,至于数形结合的思想更是随处可见。通过对这些数学方法的考查,把不同的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两点值得商榷的问题: 建议稍微减少整式部分所占的比重,增加函数的分量。 整体难度稍微偏高。 总之,尽管这份试题有些许的不足,但它没有偏题、怪题,是一份结构合理、题量适中、覆盖面广、突出重点、着眼联系、渗透方法、兼顾能力、体现应用的好题,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应用性,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很高的区分度、可信度。 三、卷面分析 考试情况: 我校八年级数学考试情况见下表: 班级 95 90 累计 比例 85 80 累计 比例 75 70 60 累计 比例 <60 八(1) 11 9 20 11 14 45 5 3 12 65 30 八(2) 12 12 24 9 7 40 5 8 10 63 28 八(3) 17 13 30 7 3 40 8 4 20 72 21 八(4) 8 6 14 10 8 32 5 7 12 56 37 八(5) 7 12 19 7 5 31 8 6 12 57 37 八(6) 11 8 19 10 12 41 5 5 12 63 31 八(7) 4 11 15 8 7 30 11 0 11 52 36 合计 70 71 141 21.8% 62 56 259 40% 47 33 89 428 66% 220 我校八年级各班前30名平均分差距见下表: 班级 1—10名 11—20名 21—30名 八(1) —0.6 —8.4 0.0 八(2) —1.7 0.0 —4.5 八(3) 0.0 —1.0 —2.3 八(4) —3.2 —5.9 —4.1 八(5) —5.1 —2.3 —6.0 八(6) —0.1 —1.2 —6.6 八(7) —4.3 —5.4 —7.3 最高分:120 最低分:17 极 差:103 平均分:89.2(按120分计算)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除八(4)、八(7)外,其他各班各档人数相对持平,前30名平均分差距较小,说明班级发展比较平衡。 优秀率、及格率均较前几年有所提高,但不及格人数仍然较多,转差工作任重而道远。 得失分析: 从卷面上看,学生在选择、填空、因式分解、函数及其应用等方面的题目做的较好,失分主要集中在计算、作图、证明和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具体如下表: 以下数据为抽样数据 抽样方法:分层按比例抽样 样本容量:50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