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章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f

第十章 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TI) (一)主要病因 主动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 (二)促发因素 微栓子 锁骨下动脉盗血 【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 左锁骨下动脉 ↓ 左右腋动脉→左右肱动脉 ↓ ↓ 桡动脉 尺动脉 (三)临床表现 MF;中老年年轻人; 特点:突然发作,一般15min 二、脑血栓形成 (一)发病因素 1.动脉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 2.血液成分改变-高脂血症 3.血液动力学异常-血压异常 (二)临床表现 1.突然起病 2.进展缓慢 3.瘫痪、失语 三、脑栓塞 (一)栓子来源 1.心源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2.非心源性-脱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二)临床表现 1.中青年较多 2.疾病突然 3.意识丧失 4.瘫痪 四、药物治疗 (一)原则 早溶栓、改善脑循环、预防再发 (二)药物选择 1.溶栓剂 2.抗凝剂 ①肝素钠-使凝血因子失活 ②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 ③低分子右旋糖苷-降血液粘度 ④巴曲酶-抑制红细胞凝集 3.其他 ①脑血管扩张剂-尼莫地平(钙离子阻滞剂-松弛平滑肌) ②氧自由基清除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③脱水剂-甘露醇 ④营养脑细胞剂-七叶皂苷钠、神经节苷脂 (三)使用方案 1.超早期--发病6h之内 标准:排除脑出血、无出血危险、75岁 药物选择:阿替普酶0.7~0.9mg/kg, 最大剂量90mg 尿激酶2~4万U/d 注意:出血倾向 2.急性期--发病48h之内 ①血液稀释-低右 500~1000ml/d, 10~14d一疗程 ②抗凝-肝素2~4万单位/d,3~5d; 阿司匹林50~100mg/d,半年 ③其他-脱水剂(甘露醇) 营养脑细胞药物(银杏叶) 扩张血管药物(尼莫地平) 3.恢复期--急性期后、病情稳定 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类 七叶皂苷钠等 第二节 出血性脑血管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实质出血最主要原因 脑血管畸形-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主要原因 出血部位- 最常见大脑中动脉-基底节 二、临床表现 1.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史 2.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 3.发病急,进展快,数小时内达高峰 4.多无先兆 5.颅压增高表现,血压高,意识障碍 6.脑脊液压力高 7. 瞳孔常不对称,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治疗 (一)原则 止血、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药物治疗 1.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0%甘露醇:125~250ml/次,vd 呋塞米:20~60mg/次,iv 七叶皂苷钠:25mg+5%GS250ml/次,vd 2.其他 降低血压-硝普钠(直接) 止血剂-适时而用 人工冬眠-冰帽 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第三节 癫痫 定义:是一组反复发作的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失常的慢性疾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分类及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三、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二)药疗原则 1.早期治疗 2.单用为主,最多不能多于3种 3.低剂量开始,药量个体化 4.药物更替需3~7d 5.治疗用药时间长、逐渐减量后才可停药 6.注意不良反应,定时检查 四、药物治疗 (一)药物选择 1.苯妥英钠-细胞膜稳定剂,降低钠钙通透性 2.苯巴比妥-降低细胞膜兴奋性,增强氯内流 3.卡马西平-细胞膜稳定剂,阻滞兴奋细胞膜的钠通道 4.丙戊酸钠-阻止病灶异常放电 5.乙琥胺-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 6.拉莫三嗪-钠离子通道阻滞剂

文档评论(0)

zyg_29301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