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古典诗词意境对话关键词
与古典诗词意境对话关键词
诗词的鉴赏,离不开意境的品味。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有意境的作品,其艺术境界是真实、生动、感人的。“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王国维)”;有意境的作品,必然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
与诗词意境对话,是教学中的重头戏。笔者认为在鉴赏诗歌意境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组关键词:
一、个体与整体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表现情感的特点是借助意象与意境。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一般指整首诗词所构成的境界,诗词的意境往往笼罩并渗透全篇,形成一个整体。古诗词中意象繁多,“清风明月”“寺庙幽径”“菊梅松莲”“田园桑麻”“芳草绿树”“落霞朝露”“柳絮瑜荚”“湖光山色”等等,无一不倾注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只有从整体上理解感悟诗歌中这与众不同并精心剪辑的“意象”,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丰富的意旨、复杂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而深品意境之美。如果仅仅纠缠于某个意象,一知半解,只见波浪不见大海,是无从与意境对话的,也不可能准确的把握作品所表达的诗人情感意旨。
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本都是平淡无奇的“风景”,单就某个意象很难准确把握诗人情思和体味诗歌意境,只有把这些单个意象组合起来,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平静、自然、凄美的“意境”,方能真切体味到“天涯中断肠人”的情思。又如《与诸子登岘山》中的“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选择了浅水、鱼梁、寒天、梦泽四个意境,显得开阔苍茫,有别于细腻婉约的风格,这样我们通过与意境对话,进一步掌握作者情感的同时,也较好地把握了诗词风格流派。
二、大与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境界有大小”,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又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创作中,既有宏伟开阔,气势非凡之“大”章,也有活泼清新,碧玉雅致之“小”作。
诗词境界的“大”,不仅仅指它的宏大画面,多彩的景致,更应指它那深厚的意味,妙不可言的神韵,大追求、大手笔、大胸怀。诗词境界的“小”并不一定指篇幅的“小”、题“小”,“大”与“小”是相对而言的。“小”意象的背后常常蕴涵着“大”意境,作者常常选取自己生活境遇中的小景小物,小事小象,把自己的毕生体验和感悟融合于所吟唱的“意象”中,将有限与无限沟通,将具体细微与抽象深刻相接,从极“小”见极“大”。如曹操的《观沧海》是曹操刚统一北方,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的时候写下的,所写的并非国家大事、历史风云,而是较私人化的生活感受、个人情怀,本来是“小”的,但作者小情感大表达,我们不仅能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大画面,而且只是从“沧海”这个词就能感受到曹操的大胸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曹操的这首“歌以咏志”之诗,虽是私人情怀,却无不体现一个“大”,大眼界、大画面、大手笔、大胸怀!诗没有直接写国家民族,但我们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主宰江山,舍我其谁的气概,意境开阔,瑰丽磅礴。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类长篇佳构,“意境”豪放旷达,令人赞叹备至,而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虽为农村寻常小景象,但“意境”清新,雅致、亦令人难忘。
“大”的意境,往往来自诗人以“小”见“大”的瑰丽的想象。如王维的“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等。意境之“大”可以让我们想起屈原“天风海雨”之大,庄子之“驰骋于九天”之广,李贺之“诡异崎岖”之绝。而有时候,“小”的背后,往往关涉着作者对社会,时代乃至宇宙人生的深刻领悟和透彻思考,在与诗词对话中,应当开阔视野,兼收并蓄,多方摄取各种流派的风格的艺术精华。
三、浓与淡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意境”通过事象、物象、景象的融合,创造出情、理、形、神,四者统一的诗歌画面,形成多个由个体连接起来的整体。
1.景浓意淡。如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通篇“诗中有画”,写春寒料峭,辛夷花开,展示它的生机和希望,但春天不永,花开花落,在深山中了结自己的美丽行程,写出了涧户空寂,幽静无人的景象,透露出宁静幽深的境界。又如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写的是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这类山水田园诗很多都表现出物境浓而情怀淡的意境,即是我们常说的物境。
2.情浓景淡。即我们常说的侧重于情意的意境。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