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三重对话
与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三重对话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时代渐远,学生越发难以理解作品所蕴藏的丰厚思想。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学生在各种良莠不齐的传媒与时尚文化的冲击和颠覆下,对其作品产生了曲解。怎样走出鲁迅经典不被理解反被曲解的尴尬困境?怎样切实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保持作品本身价值并体现鲁迅思想的当代性呢?这些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探讨的问题。
语文教学既要尊重并坚守历史、维护经典固有的价值,又要符合并体现现实、拓展其现实意义,更要站在当下去理解、阐释其内涵,诠释其与时俱进的当代性。结合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实际,本文认为对于这类经典作品的教学应该把握好三个对话原则:与历史对话,以尊重历史为前提,回到历史情境以达知人论世之效;与现实对话,以传统透视现实,体现传统的现实意义;与当下对话,结合当下文化背景,同经典文本作话语联系。具体而言,笔者将以与阿Q 及其精神胜利法的三重对话为案例来阐释原则的可操作性。
一.与历史对话:鲁迅笔下的阿Q
鲁迅写《阿Q正传》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①。作品中的阿Q身上有着中国历史上遗传下来的种种奴隶意识和近代以来社会半殖民地化而产生的畸形心理,是鲁迅“眼里所经历过的中国的人生”②的浓缩。
阿Q质朴愚昧,靠着出卖劳力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他刻板守旧,凡是不符未庄传统的都认为是错的;他排外拒新,赵老太爷的儿子进洋学、剪辫子,他“深恶而痛绝之”;他捍统卫道,尊奉“男女之大防”。阿Q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是对自己失败的命运和奴隶地位采取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和粉饰态度,自欺欺人的变生活中真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胜利,麻醉于对自我瞒骗带来的心理满足中,这就是鲁迅笔下的精神胜利法。
鲁迅描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着种种表现形式:①盲目尊大以自足。阿Q社会地位低下,想与赵老太爷攀本家被打,便说“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将自卑的痛苦转化为盲目的自负从而获得自我满足。②麻木健忘以自慰。阿Q碰到无法转化的痛苦,就干脆闭上眼睛忘却它,所以他会健忘到跑去看自己求爱遭痛打后导致的热闹场面,麻木到??判死刑还在遗憾圆没画好,临刑前还在想着如何去博得观众喝彩。③自轻自贱而自得。被打败了,阿Q就轻易承认自己是虫豸,反因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而得意;赌博赢来的钱被抢走,竟然自打嘴巴,用自贱的手段来消除失败的痛苦。④化丑为美以自欺。阿Q头上的癞疮疤是闲人们取乐的材料,对此他只能怒目而视,实在无奈时便自欺欺人地变丑为美,以癞为荣。⑤欺负弱小以泄愤。面对强者,阿Q总被欺压、凌辱;面对弱者,他又成恃强凌弱之徒。他被王胡打败,遭假洋鬼子棒打,就欺负小尼姑转嫁痛苦;他受赵太爷的迫害,丢了生计,就迁怒于小D发泄不满。
自《阿Q正传》问世以来,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就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见仁见智中不乏精辟解读。譬如对“精神胜利法”的分析,在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是从阶级论的角度分析的;而在钱理群、温如敏、吴福辉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是从人类学的角度评价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但中学语文毕竟不是学术研究,不能让繁多的理论混淆了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的原始面貌。而与历史对话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在当时历史背景之下,阿Q形象的意义和精神胜利法的内涵。不过,多数老师教鲁迅的作品就止步于此了,没有与现实联系,更是与当下脱节,造成了学生难以理解乃至越发疏远作品的现状。
二.与现实对话:形形色色的阿Q们
鲁迅曾希望自己的著作“和光偕逝,逐渐消亡”。然而近一个世纪过去了,阿Q精神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当代这块土壤中衍生、变化为面目各异的“阿Q”们,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生活中的阿Q。生活中的阿Q常自欺以自慰,欺人而自满。自欺者乐于自我逃避和安慰:吃了亏的人说:吃亏是福;后进的人说:枪打出头鸟;受人欺负的人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被炒了鱿鱼的人说:我把老板给炒了;挨了整的人说:等着瞧吧,早晚有一天……他们总能找到理由逃避自身的不足,安于逆来顺受,甚至不惜以自虐自残的手段自我解脱。欺人者常是小权小富在手且身怀横蛮暴虐之性之人,但凡遇到有求于己或是弱势者便欺而快之:官场上的办事遭遇冷淡与设卡,职场上的小鞋与暗算,有车族对无车族生命的漠视,老板欺压员工、老师体罚学生,城管逼迫小商贩,甚至连个小区守门卫的保安都要欺负一下外来的人员等等,足见此种欺人而乐的劣性之深。
心理学中的阿Q。阿Q精神中所包含的幻想、健忘和妄自尊大等,在治疗人类心理失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幻想、健忘、低估别人都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无法消除的苦恼时借以自我解脱和自我护卫的手段。因而阿Q精神成了“国际通行”的医治心理疾病等辅助手段。例如美国近年来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面是金一面是铜》人性深度与复杂性开掘.doc
- 《三角形认识》执教三步曲.doc
- 《下一站是幸福》歌词现实寓意与评议.doc
- 《且听风吟》艺术特色.do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视野下中学后勤用工之路.doc
- 《中国新闻周刊》“大地震”专题报道叙事分析.doc
- 《中国日报》关于“中国崛起”新闻报道中模糊限制语语用研究.doc
- 《中国造船史》课程师生互动复原古船教学方法实践与研究.doc
- 《中国青年报》调查性报道特点浅析.doc
- 《中职数学》(财经类)课程“项目化”改革探索.doc
- 《2025年助眠产品市场渗透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docx
- 2025年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创新城市农村补贴模式研究.docx
- 2025年无人机续航提升的电池技术发展趋势.docx
-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A)》2024-----2025学年期末试卷(A卷).pdf
-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中考一模英语试题(解析版)-A4.docx
-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A4.docx
- 《农产品检测报告2025:食品安全管控与快速检测技术消费者需求》.docx
- 《2025年AI数据安全报告:元宇宙数据隐私保护与合规政策研究》.docx
- 2025年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园初级中学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A4.docx
- 《2025年智慧停车与城市交通协同研究》.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