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建模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docVIP

浅谈数学建模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数学建模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

浅谈数学建模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使学生掌握本身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学会数学本身独具的那种逻辑思维能力。为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无疑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正确的方向。   ?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意识;创新思维      一、中学数学建模教与学的现状?   数学应用问题在未列入高考问题之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用来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从而视对应用问题感兴趣的学生为不务正业的“坏学生”。至于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和处理学生周围的生活及生产实际问题更是无意顾及使学生应用意识淡薄,以至于很多走向社会的学生认为他们在中学所学的数学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是毫无用处的。?   由于学生应用意识不强,影响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忽略了与实际的联系。为应付高考,急功近利,短期训练是大部分高三教师的“法宝”。因高考把应用题作为必考题,但应用问题取材困难,而且现成的并且优秀的应用问题并不多,高三老师就高三阶段把各地的模拟题用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因学生平时很少涉及实际建模问题的解决,这种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实质的提高,而只是表面上解决高考中分数的问题。有的学校更是放弃应用问题的教学,认为无论教不教学生都不会。通过从近几年高考应用题考后的质量分析不难发现:以上的作法是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某市高三统考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买一套新住房需要人民币15万元,若一次付清优惠25%,若连续五年分期付款付清,则需每年的相同月份内交付3万元。若银行一年期存款率为8%,按本利累进计算(即每年的存款与利息之和转为下年存款)。问两种付款方式哪种对购房者有利?试说明理由。很多学生如下作答,按第一种方式付款共付人民币15×(1―25%)=11.25(万元),按第二种方式付款共付人民币15万元。因而认为第一种付款方式对购房者???利。真是太令人失望了。在众多学生的眼中今年的五万元与明年今天的五万元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认为在中学加强学生建模教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二、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意识?   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举个简单的例子,二次函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很多数学问题甚至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而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我们的数学教学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具体的讲数学模型方法的操作程序大致上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个知识系统去处理,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还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的能力。学生获得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把数学建模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也就是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例如:某市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五十元基础费。然后通话1min,再付0.4元;“神州行”不缴月基础费,通话1min,付电话费0.6元(这里均指市内通话)。问用户选择哪种通讯方式较合算?分析:若一个月内通话 x min,两种通讯方式分别为y?1元和y?2元。从题目条件可知y?1=50+0.4x,y?2=0.6x(x?0)的整数),当y?1>y?2 ,得x<250;当y?1<y?2 时得x> 250;当y?1=y?2时x=250;综上可知,通话时间等于250min时,选择通讯方式都一样;通话时间多于250min时,选择“全球通”较合算;通话时间小于250min时,选择“神州行”较合算。问题转化为(模型)比较2个代数式的大小,选择最优化问题。通过设未知数根据题示条件列代数式,解不等式,使问题得以解决。?   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