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docVIP

浅谈数学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数学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

浅谈数学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142-02      作者简介:高小英,女(1976-),籍贯:陕西,职称(职务)中教一级。      摘要:数学思维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数学家,而是为所有人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还在于培养人本质看问题的意识。更在于培养人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策略,增强人的反应能力。那么在教学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题思路与方法?下面从几个不同角度展示思维灵活性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思维 灵活 数学 教学实践   Brief discussion on mathematical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Gao Xiaoying   【Abstract】Mathematical thinking teaching, not only to train mathematicians, but for all the future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also lies in the culture of human nature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cultivating the good habit of thinking, good thinking strategies, enhance human reaction ability. So in teaching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mprove their problem-solving ideas and methods? The following from several different angles show the flexibility of thinking in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Thinking; flexible; mathematics; teaching practice      数学思维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数学家,而是为所有人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还在于培养人本质看问题的意识。更在于培养人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策略,增强人的反应能力。那么在教学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题思路与方法?下面从几个不同角度展示思维灵活性的教学实践。   1 来自心里过程的数学思维是思维灵活性的根本保证   在数学学习的认识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把所学的知识同它的脑海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类比,比较,辨析,从而使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框架,这就产生了联系的正确与否,紧密与否,合理与否等问题。这就是来自心里过程的数学思维。从而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如果没有扎实基本功或基础不扎实,那么思维的灵活性就大打折扣,因此,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双基”的教学??   例1 M为椭圆,x?24+y?23=1上的一动点,F为右焦点,定点P(1,1)   求|MP|+2|MF|的最小值      图1      分析 多数学生首先考虑到用两点的距离公式|MP|+2|MF|,但这样求解式子更为复杂且运算量特别大。提示学生能否用椭圆的第二定义间接求值,然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看谁最先完成而且整理规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解如(图1),易见抛物线的右准线l:x=4 作MQ⊥l于Q,由椭圆的第二定义知,2|MF|=|MQ|,故|MP|+2|MF|=|MP|+|MQ|≥|PQ|   显然,P、M、Q三点共线时,|MP|+2|MF|最小,此时PQ⊥l,Q(4、1),故|PQ|=3,故所求最小值为3。   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可见:抓好“双基”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方面显得十分重要。   2 求同思维倾向和求异思维倾向是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支柱   2.1 有的学生的思维风格是“多入一出”型,多个信息输入,一个信息输出,这种思维我们称为求同思维,也叫集中思维。这种思维严格按照既有的理论知识,即既有的公式,定理,法则,使思维规范化,采用既有的最好的模式,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而另一些学生,则较多地存在“一入多出”的思维风格,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输出,也就是依据定理,公式法则或已知条件,产生多种想法,广开思路,提出新的假设和新的构想,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这种思维就是所谓求异思维,也称为发散思维。   比如例1问题的解决就着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