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药物对胎儿危害.docVIP

警惕药物对胎儿危害.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警惕药物对胎儿危害

警惕药物对胎儿危害      在孕妇和胎儿之间存在着一道天然屏障――胎盘屏障,这是怀孕母亲的胎盘上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一种屏障。   胎盘屏障的功能对于母亲与胎儿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由于母亲与胎儿之间需要随时交换营养物质与代谢废物等,因此,它有一定的通透性,这种通透性本质上与毛细血管并无显著的差异,只是送达胎盘的母体血流量少些,进入胎儿循环慢些罢了。例如,给母亲注射磺胺嘧啶(SD)后,需要经过两小时才能与胎儿达到平衡,即此时母亲与胎儿达到相同的血药浓度。临床上常常利用这一原理(所谓“时间差”原理),在预期产妇分娩出胎儿前的短暂时间内,及时注射镇静、镇痛类药物以缓解产妇的痛苦,而不至于对胎儿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这种胎盘屏障还具有阻隔或过滤来自于母体的毒素、废料、药物代谢产物等功能,只是这种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医学已证实,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够穿透胎盘屏障而进入胚胎循环,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有可能形造畸造胎儿,酿成不可挽回的结果。所以,在妇女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前三个月,应当严格禁止使用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各类药物(包括中成药在内)。   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反应停事件”,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危害最大的一宗药物灾难性事件,所造成恐怖影响的余波震荡至今仍可感到。   反应停,又名酞胺哌啶酮。早在1954年,联邦德国一家制药公司在合成利尿药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副产品,命名为反应停。1955年,日本即开始研究反应停的合成路线,打算集中财力研发此药。1956年,联邦德国率先作为有效镇静催眠药上市,主要用于防治孕妇特有的恶心、呕吐、烦躁等妊娠反应症状,并且当时经过动物试验未显示其有任何毒性作用。反应停作为新药曾被厂商大肆广告宣传,并被当作几乎无毒的新药在销售方面未作任何限制,因而,在任何一家普通药店里均可以随意购买。   1959年8月,已有服用该药后引发多发性神经炎的临床报告,至1961年的两年时间内此类报告即高达1300余例,主要表现在服药数月后腿部与臂膀处出现刺痛、瘙痒、乏力等症状。1960年10月,Kosenow和Pfeiffer首次报道因服用反应停而引致2例畸形胎儿。1961年9月,在联邦德国妇科学学术会议上报道,关于反应停造成的畸形婴儿已达33例。相关的报告称:此类畸形儿从外观上看,没有手臂和腿脚,手与脚直接连接在躯干上,宛如海豹的肢体一般,故而统称为海豹肢畸形;而从内脏器官来看,婴儿的心脏和胃肠道也可能发生畸形,最终导致大约有半数以上的婴儿死亡。还有临床报告指出,连续使用还可以造成不可逆性的各种外周性神经病,部分发生红斑、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中性白细胞减少等。   1961年11月18日,在联邦德国儿科学学术会议上,Lenz教授提出妇女在怀孕初期服用反应停是海豹肢畸形的产生原因,主要依据是:①畸形儿的母亲在怀孕初期都曾服用过反应停。②凡是反应停销售量大的国家(如日本、加拿大等),畸胎发生率均与反应停销售量大小成正比,而在不准出售反应停的国家(如美国、法国、民主德国等)畸胎发生率则相应很低。③依据末次月经来推算妊娠天数,再按孕妇在受孕后多少天服用反应停,胚胎学家就可以准确地推断出将发生哪种类型畸形,也充分证实了反应停致畸胎的事实。④补充进行的动物实验证明,给新西兰家兔使用反应停后可以引起畸胎,而给予怀孕猴子一次剂量的反应停即可使其后代100%发生海豹肢畸形。   1961年11月26日,迫于Lenz教授提出妇女在怀孕初期服用反应停是海豹肢畸形的产生原因,以及新闻媒体连续作了追踪报道,生产反应停的联邦德国的制药公司只得下令立即停止销售并全部回收该产品。1962年,联邦德国政府组成特别调查委员会,经调查确认:胎儿畸形100%与反应停相关。同年,联邦德国卫生部在波恩正式宣布:在联邦德国因服用反应停而致胎儿畸形已达1万多例,其中仍存活者约有一半。直到各国禁售反应停9个月之后,海豹肢畸形婴儿的流行方才得以中止,反应停事件所引起巨大震动逐渐趋于平息。在此期间,到1964年7月为止,日本经过调查获知服用反应停所致的畸胎在日本本土已超过936例。反应停由此被称为“中毒性畸形症候群”、“有毒的安定药物”。此后,在联邦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受害者家属纷纷向有关制药厂提起诉讼,强烈要求给于经济赔偿。经过长达数年的申诉、取证与审判,1969年12月,联邦德国最高法院最终判处该制药公司赔偿本国境内仍然存活的2000余名受害者,共计3000万马克赔偿费。从1959年开始,先后报道发生反应停致畸的国家就达28个之多,反应停事件前前后后历经20年才告“销声匿迹”,然而留给人类的惨痛教训却代代相传,永世难忘!   那么,我们从反应停事件中究竟可以得到哪些深刻的教训呢?   首先,在新药的研究与申报项目中,必须包含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