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蹭饭、采松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忆中蹭饭、采松脂

记忆中蹭饭、采松脂   作为知青我是比较另类的。我是温蛟的第一个知青,也是清流最后上调的一个知青,在农村待的时间,头尾有12个年头,因此也是清流插队最长的知青。   温蛟第一个知青   上山下乡时,可以自己选择插队的地方,有一派到嵩溪,另一派到嵩口,还有一些到城关,都是交通方便,经济较好的地方。我不粘哪一派,自己一个人到山高皇帝远的温蛟包地插队。当时是温蛟公社的第一个知青,公社没有什么准备,报到后问我去哪里,然后通知包地接人。   我是1969年6月12号到温蛟的,6月20号到包地。当时包地李朝生来小池接我,并帮我挑行李。所谓行李就是一个不大的木箱和一床被子,木箱里一半衣服,一半书。从公社到包地翻山越岭走了40里才到,包地虽然偏僻荒野,但因为是我自己的选择,而且也是预料中的,没什么可抱怨。   第二天我就和其他社员一起去耘田,老百姓对我都很客气。休息的时候,李朝书拉住我,叫我抽烟,告诉我田里干活只有抽烟才可以休息一下。我也就在那个时候学会抽烟,插队多少年也就抽了多少年的烟。第三天生产队派出劳力去扎稻草和砍小竹子,把李朝文家边上的一间废弃的破房,盖上草,围上小竹片,算是安置我的房间。以后又到胡坊买个锅头,到大队领了一套床铺,也都安置在这个房间。这样是寝室,又是厨房,也是书房,还是会客室地用了两年多,到知青房盖起后才搬走。   蹭饭   我到梧地买回了供应的33斤米和4两油,就自己开伙了。我一般是早晨毕其功于一役,一天煮两斤米的饭,早上冲点米汤算稀饭,剩下的就是中午和晚上的,图省事一般就吃冷饭。这样一个月的粮食只够半个月吃,剩下的就只有去“蹭饭”了。   当时我家里也被下放,没有办法接济我,我的“蹭饭”更成问题了。有一次到明溪的乡下去找一个叫刘德兴的木工师父,赶到他打工的地方时,天已快黑了,却得知他前一天已到20里外的一个小山村做事了。那时还在开展“一打三反”,对生疏的人的证明查得很紧。我身上没有证明,如果没有熟人那是会惹麻烦的,可能被带到大队或公社盘问两天,再作处理。所以我问明了方向,又去赶路。我知道晚???赶生疏的山路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迷路,就一边走一边找过夜的地方。走了六、七里,来到一片稻田,稻子已收割,稻草扎好还放在田里。看看天色已暗,估计不会有人来了,我就用稻草铺底,也用稻草盖面,整个人躲在草堆里。夜里透过草缝看着四周黑黢黢的大山,和天上闪烁的星空,听着秋虫鸣叫,一边担心野兽的突然光临,一边紧缩全身以抵御深秋的寒气,足足煎熬了两、三个小时后,居然忘掉恐惧、饥饿和寒冷,坠入梦乡,还睡得很好,一觉到天明,可能是奔走劳累吧。   还有一次到小池裁缝师父赖沂仁处,第二天一早要去嵩溪找老乡,因为当时全部家当只有5角钱,只好走路。老赖写一张条子,叫我到林坊他的朋友家去蹭一餐早饭,我知道他们关系不错。拿着条子找到他的朋友,这老兄看完条子,很绅士地告诉我“你可以走了”。我饿着肚子来到庄前伐木场的小卖部,因为没有粮票,可买的、能吃的只有糖果,买了三毛钱,留住两角钱备用,还没找到归宿呢。靠着这些糖果,我走了40里路到嵩溪金星队张宝康老乡处,刚好他们生产队正准备到下和伐木场去开马路。我请求他们带我一起去。他们几个碰头后,同意了。而且在证明上还写上我的名字,这样我就不用怕查外流人口了,年底经常查的。因为快过年了,大概只干了20几天,就回去。结算时,大家平分,我除了伙食,还拿了20几块钱。这对我来说已是一大笔收入了,比我在生产队的分红款还多。从这以后我也结束了“蹭饭”的历史,因为1971年以后,环境稍宽,我可以打老鼠工解决问题。   采松脂   1972年因为怕种田天天要头上晒太阳,脚下泡冷水,我和生产队定好合同去采割松香。本来约好一个人作伴,但分山场时,因受别人算计,松树分少了,只够一个人割,那人走了,只好自己一个人干。   我采脂的山场离生产队八、九里路,为了少走空路,要在山上住。一切就地取材,木棍、竹子、茅草和藤条,搭起了一间茅屋当住房。每天“随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奔走在800多棵松树之间,一天要跑几十里路,那是真正的跑,劳累使我忘掉害怕,也忘掉了烦恼,然而却不能消除孤独。为了提高效率,每次回去都要带上几十斤大米、几斤萝卜干,一呆就是二三十天,经常一二十天见不到一个人影。这个时候如果能够遇上个人会非常高兴,哪怕是平时很讨厌的人,也会非常亲热地和他聊起来,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由于孤独,和野生动物也有种亲近感。在山上常常和野猪、山麂、狐狸相遇,我总喜欢远远地观赏它们,直到它们发觉逃逸。吃饭时,松鼠会在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跃去,我会撒下饭粒,让它们下来捡,逗着它们玩。实在没有其他动物时,观察蚂蚁也很有意思,我常常弄只小虫、饭粒什么的再看他们搬运。   山上的动物也不是什么都那么可爱,阴历五月初四下午7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