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纤通讯 第2章 介质薄膜波导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第二章 介质薄膜波导 薄膜波导的结构 波的分类 用射线法分析薄膜波导中的导波 1 薄膜波导的结构 2 薄膜波导中薄的分类 2 薄膜波导中薄的分类 导波: 当 光限制在薄膜中 衬底辐射模: 当 能量辐射到衬底 覆层辐射模: 当 能量辐射到衬底 和覆层 3 射线法分析薄膜波导中的导波 TE型波:传播方向无电场(横电波) Ez=0 在薄膜中可认为是水平极化波 TM型波:传播方向无磁场(横磁波) Hz=0 在薄膜中可认为是垂直极化波 极化波的形成 薄膜波导的特征方程 薄膜波导的特征方程 水平极化波(TE波): 垂直极化波(TM波): 特征方程的物理意义 定义横向相位系数: 特征方程为: 物理意义: 薄膜中的任一点波,只要沿薄膜横向往复一次,其相位变化总是2π的整数倍,加强原来的波,达到谐振。 结论:薄膜波导中的导波具有横向谐振特性! 决定导波模式的特性参数 模式:能够独立存在的电磁场的结构形式 有TE波和TM波的特征方程。 对应不同的m,可以得到不同的传输波型 TE0 , TM0 , TE1 , TM1 ,. . . . . . 每种波型都有特定的场型分布和传输特性,称为导波模式。 决定导波模式的特性参数 轴向相位常数β:表示各模式沿导波轴向传播的相位常数。 横向相位常数k1x:表示各模式在薄膜内的横向驻波分布规律。 决定导波模式的特性参数 衬底衰减常数α2:表示导波在衬底的衰减规律。 覆层衰减常数α3:表示导波在覆层的衰减规律。 决定导波模式的特性参数 截止的概念:当全反射的条件被破坏,即认为导波处于截止状态。 截止条件: 根据特征方程可求出截止波长: 决定导波模式的特性参数 对于不同的TE波和TM波,由于Φ13不同, m相同时, Φ13(TM) Φ13(TE) λc(TM) λc(TE) 结论: 在所有导波模式中,TE模的截止波长最长; 单模传输条件: λc(TM0) λ0 λc(TE0) 薄膜波导中模数量的求法 当波导中工作波长低于其他波型的截止波长时,可以发生多模传输。 怎样求导波模式的数量? 可通过截止条件下的特征方程来求。 薄膜波导中模数量的求法 可得模式数量为: TE和TM波的Φ13不同,因此模数量可能不同,可以分别求出,然后相加。 薄膜波导中模数量的求法 注意事项: m值对应截止模式, 如为整数可导行的模式为0—m-1 如为小数可导行的模式为0—[m] 例如:如果求出m=3 或m=2.5 则对TE波可传输的模式为TE0,TE1, TE2 对TM波可传输的模式为TM0,TM1, TM2 对称薄膜波导中模数量的求法 当n2=n3时,称为对称式薄膜波导。 截止状态: 截止方程: 截止波长: 模式数量: * z y x o n2 n3 n1 d w 覆层 n3 衬底 n2 薄层 n1 d θ1 θ1 θ1 θ1 z x y z x y E H E H 水平极化波 垂直极化波 n3 n2 d θ1 θ1 n1 A A’ C B D’ B’ C’ 射线1 从B到C的相位变化为 射线2从B’到C’的相位变化为 两射线的相位差为 n3 n2 d θ1 θ1 n1 A A’ C B D’ B’ C’ 两射线的相位差为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设计大师 Ron Arad 的作品.doc
-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及对策.doc
- 天禹煤业机字8号、机电运输系统监督检查制度.doc
- UHF局放测量技术在高压电缆设备的应用.pdf
- 《国际经济学》教师手册及课后习题答案(克鲁格曼,第六版)imch09.doc
- 职务侵占犯罪探析.doc
- 2010届毕业论文题目一览表.doc
- 十大动力论(短文) 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doc
- “民心工程”村、组目标责任协议书.doc
- 东大课件 - 中国股票市场 - 第七章.ppt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评价与提升路径.doc
- 中国重汽集团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战略:驱动商用车行业变革的引擎.doc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现状、挑战与展望.doc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路径探索——以浪潮集团为例.doc
- 专利保护赋能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证洞察与策略转型.doc
- 中国光伏产业追赶路径的多维度剖析与展望.doc
- 2023年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方案《劳动教育背景下“岗课赛证” 融合模式混合式教学研究》.docx
- 2023年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方案——思政引领、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媒体运营与推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
- 202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会展企业的调研结果分析.docx
- 2023年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MOOC+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实践研究——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