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蜂蜜法制周报
《法制周报》记者 蒋格伟? 通讯员 赵敏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蜂王浆收购价格就达到了近400元每公斤;而在近年来蜜源不断减少的前提下,出现很多批发商手上春浆(春天生产的蜂王浆)的批发价格为60元每公斤。”常德籍一位20余年的老蜂农曾毅(化名)向记者埋怨,这个行业越来越疯狂了。
近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蜂产品行业普遍存在的“以果糖冒充蜂蜜”、“以树胶掺假蜂胶”的乱象进行了深度调查报道。报道让蜂农曾毅们拍手称快,也掀开了低价蜂产品市场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蜂产品的重灾区不在蜂蜜和蜂胶,而在蜂王浆。在一些地市县,农村流通的蜂王浆多半是被抽去王浆酸的‘王浆渣’,是有名无实的王浆。”国内某知名品牌蜂产品企业负责人王城(化名)向《法制周报》记者爆料。
“不法商企追逐暴利,国家标准和监管措施的制定和执行都跟不上”。蜂产品行业中造假售假现象愈演愈烈,更有各种虚假、歪曲、故意夸大的宣传充斥市场,蜂产品行业一度形成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畸形怪象,而不少正规蜂产品企业、诚信蜂农面对市场乱象,苦不堪言。
近期,本报记者历时一个星期,通过对资深蜂农、养蜂合作社、批发商、厂家的走访,欲揭开低价蜂产品造假黑幕。
“王浆渣”当王浆卖
曾毅,常德市人,是一位从业20余年的老蜂农,举家以养蜂为生。
“目前一共有150箱蜂,挂靠在常德市某养蜂合作社。”曾毅介绍自己的生活轨迹,颇像游牧民族,每年2月份和合作社的同行,开始漫长的“追花之旅”,从云南,到四川重庆,再到陕西甘肃,到青海新疆,年底回常德,春节后周而复始。
“一只工蜂一生的寿命往往只有70天左右,而一只蜂王因为吃了蜂王浆后寿命可到4年。”这是蜂产品业务推销员销售蜂王浆时的一句口头禅。
此言不虚,权威资料显示正宗蜂王浆同时具有辅助降低血糖、抗氧化、降低血脂、控制血管扩张、降低血压、预防癌症等功效,蜂王浆的用途可见一斑。
曾毅称,蜂王浆是蜂农除蜂蜜之外的另一主要收入,早在自己开始养蜂的上世纪80年代末,蜂王浆的统一收购价格就达到过近400元/公斤,“每次送完王浆,数着一大叠票子,美滋滋的。”
而让曾毅惊讶的是,前些日子有朋友电话质问,“老朋友,你生产的蜂王浆比市场上的还贵50元一斤。”曾当即表示朋友可能是买了假货,而当朋友拿蜂王浆给曾辨认,曾无言以对,“无论颜色还是口感,与自己出产的蜂王浆无明显异常。”
曾毅陷入了思考,“批发商和厂家来合作社收购价格也到100多元一斤了,市场销售怎么可能只要55元一斤?”
蜂王浆按照季节划分为春浆、夏浆和秋浆,其中秋浆以油菜浆为主,夏浆以洋槐、荆条浆为主,秋浆东北的椴树浆为主。蜂王浆所有功效主要集中在一种叫王浆酸的成分上,按季节不同,王浆里王浆酸含量春、夏、秋依次递减。
在此基础上,市场上就出现了以次充好的现象,“用夏秋浆充当春浆卖。”王城表示,这样一个简单的替换,价格差就将近百元每斤。而一般消费者对各季蜂王浆单凭颜色和口感根本无法辨别。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蜂王浆酸出口比率占全国总产量的60%-70%。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国内目前生产出来的蜂王浆被大量提取王浆酸。
“王浆的核心成分被提炼后仍在当成王浆销售,这是目前蜂产品行业里最大的黑幕,却也是被媒体忽视的角落。”(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王城称,被抽取王浆酸后的蜂王浆,在业界称为王浆渣。
事后,曾毅在合作社参加业务培训,咨询讲师才得知,有抽去王浆酸一说,得知真相后,曾毅告诫朋友,买蜂王浆不能贪便宜,得选择正规渠道的货源,“浪费钱是小,延误了治疗才是大。”
“杨树芽熬制‘蜂胶’十年了 ”
“如果你在市面上看到30元/瓶90粒装的蜂胶软胶囊,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那是假的。”某知名蜂产品企业负责人王城告诫消费者。
业内人士介绍,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被公认为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蜂胶产量稀少,一个五六万只蜜蜂组成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所以蜂胶又被誉为“紫色黄金”。
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
树胶价格约200元/公斤,纯蜂胶约1000元/公斤,巨大的价格差,再次鼓动着不良商企绞尽脑汁造假。有研究者发现,用杨树芽熬制,可以得到与蜂胶相似成分,自此造假便一发不可收拾,市场上短时间内充斥着名为蜂胶实为树胶的各类制品,且价格昂贵。
为弄清冒充天然蜂胶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央视记者探访了蜂胶的生产厂家——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
在该厂,央视记者见到车间两口大锅里正在熬制的一种黑色的胶状液体。厂家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胶正是用来充作蜂胶的东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