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大杂烩
记 “记”,系指文体而言。“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微雕施工面积极小,没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记”,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2.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 《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合作交流,疏通字词, 请在借助课文下面的解释理解课文,并画出桃核舟的构造,人物不需画。 哪两位愿意来演一演舟子? 深入探讨:说明顺序 为什么说《核舟记》是一篇值得称道的颇具特色的佳文? 布局谋篇之精巧 语言之准确晓畅 描画细腻且富于想象 一、解词: 1、高可二黍许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5、左手倚一衡木 可:大约 曾:尚,还 。 盈:满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诎:同“屈”,弯曲 衡:同“横”,横着 6、其两膝相比者 7、珠可历历可数也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0、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比:靠近、挨着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若:像。 了了:清楚明白 峨冠:高高帽子 为:是 奇:零数 二、译句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3、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2、总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3、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4、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5、尝贻余核舟一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7、技亦灵怪矣哉 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若听茶声然 5、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6、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7、技艺出真奇妙啊 8、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 9、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真正的桃核舟是什么样的? 我来当鉴宝专家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 专家解开核舟四谜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收藏界的一大新闻,引起各方强烈反响。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史树青研究员等文博专家专程赴宁波,对该桃核舟作了鉴定,确认为明代精湛的手工艺品,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最近,专家们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解开了此核舟的四个谜团。 资料助读 桃核舟何以一枝独秀、价值连城?明代果核微雕品类繁富,有桃核、橄榄核、杏核、樱桃核、杨梅核等果核雕刻,为何惟有桃核舟倍受珍视,这一直是个谜。专家们经过对实物研究后发现,主要是由于不同于其他果核外表光滑,桃核有不规形麻纹,无数小孔深入核心,雕刻核舟设计布局极为艰难,工艺要求极高,仅选料往往要万中挑一,因而桃核舟被视为果核雕刻之禁区,在明代仅王叔远一人,在清代亦为数寥寥,只有几位大师能雕刻。其次,自古以来民间一直把桃木奉为压邪扶正、避凶趋吉的物品,如桃符、桃梗等,因而《古玩指南》一书将桃核舟列为宫廷秘藏,达宫显贵奉为宝中之奇,贵于金银。长期以来,海内外文物考古工作者一直未发现过明清两代美仑美奂的桃核舟实物或图片,大陆出版的《国宝大观》一书只能将一枚珍藏于台北
文档评论(0)